人大代表刘晓静:经济发达省份应在文化强国建设中做表率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7日讯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我国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软实力却是有限的。包括山东在内的东部经济发达的沿海省份,应该在现代文化强国的建设中做表率,为国家的文化繁荣与民族强盛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 中国经济网记者 于小薇/摄

  刘晓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指出,目前世界文化市场份额中,美国、欧盟占绝对优势,在亚太地区所占份额中,中国也落后于日本、韩国,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和文化产品贸易的逆差有数倍之大。就国内形势而言,刘晓静指出,我国部分省份的经济总量也已经超过了部分发达国家。但是,经济上“富可敌国”了,文化上也“旗鼓相当”了吗?现实是,与经济上对应的国家相比,发达省份的文化指标和影响力就显得落后了。因此,经济大省应该率先垂范,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支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山东历史底蕴深厚,文化优势突出,现实条件优越,理应具有更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意识。

  提到具体建议,刘晓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谈了以下五点:

  第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要趁势而上,以解决道德领域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发挥道德榜样的引领和示范区的带动作用,抓好“四德工程”等建设,改进和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和推进机制,推动思想道德建设务实发展。

  第二,力推体制改革,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体制改革仍然是核心,市场化推进是关键。刘晓静指出,事实上,文化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10余年,目前文化产业的转制已经基本完成,市场化运行的机制逐步形成,但还没有渐入佳境,如何深入推进才是关键。作为主要责任主体,政府应该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及时加大对文化的投入,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真正使老百姓享受到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生活。同时,还要牢牢把握方向,处理好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如今不少文化企业还不熟悉市场,甚至惧怕市场,这种状况要尽快改变。要创造条件,健全现代化文化市场体系,下决心真正把文化产业推到市场上去。这方面,欧美及亚洲邻国日本、韩国,他们的做法是把国家战略与市场运作紧密结合,值得我们借鉴。1993年韩国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1998年提出“文化立国”战略,决定把低消耗、无污染、立足与创新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加以扶持,随之启动了政策、法规、组织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政府资金的支持对社会资金的融入引导效果明显,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信心。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这些国家没有把文化作为经济的附庸或要甩掉的包袱,而是作为国家强盛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来看待,投入也就顺理成章了。文化产业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高风险,这一点,发达国家各级政府及相关投资主体都十分清楚,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对风险进行了疏导和分散。比如成立文化投资联盟,实施产品滚动式开发,扩大国外市场,优化文化资源组合,实行集约化经营,基于最大限度降低政府投入出现的财政风险,美国政府依据相关法规和条例对文化产业发展资助比例进行了限制,等等,从现实情况来看,效果是明显的,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第三,力抓品牌,建设儒家文明传承创新区。刘晓静对中国经济网记者强调,相对经济品牌而言,文化品牌是在文化建设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性和广泛影响力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双重凝聚。要把文化品牌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打造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山东省曲阜及周边地区作为鲁国故城、圣人之乡,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应在合理布局地方特色文化区的基础上,充分发掘孔子文化、儒家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传统礼仪等资源,创建形成儒家文化示范体验区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使其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牌。在创建过程中,注重提高参与度,把文化传播力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使海内外都感受到齐鲁文化的魅力,实现真正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展示、体验、发展和创新的目的。

  第四,注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小城镇文化保护与建设。在新一轮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汲取过去那种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缺少个性、灵性和特色的教训,杜绝破坏文物、文脉、历史文化建筑等现象的发生。要积极挖掘、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民间工艺项目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古镇游、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名园、名人、名品,让文化的积淀更深厚。

  第五,抓好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加强文化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以更加开放的机制去引进人才、要以更加灵活的政策去培养人才、要以更加宽松的环境去使用人才。要重点提拔和使用那些懂文化、重视文化、对文化有感情的人才到各级管理岗位上去;要充分发挥文化专家、智库的作用,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要加大人才投入,营造良好环境,逐步建立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为文化管理、规划、创意、经营、技术、营销、服务等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宽广的舞台,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责任编辑:李冬阳)
编辑推荐
==>> 薇看两会专题(手机版)
投稿:wenhua@ce.cn

欢迎邮箱投稿! 亦可直接 联系我们

如何订阅?

添加朋友→查找微信公众账号:中经网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添加朋友→搜号码:cewe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