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之旅"首站景德镇 驻华外交官亲历千年瓷都

  江西省景德镇,中国著名的陶瓷之都,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四大名镇,是中国城市在世界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2014年5月末,景德镇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自俄罗斯、卢森堡、匈牙利、伊朗、缅甸等19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官员。

  江西省朱虹副省长特意从省会城市南昌赶来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并向客人们介绍了江西省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他说,世界因瓷器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China),从瓷器(china)开始,千年瓷都景德镇作为驻华外交官“中国文化之旅”的第一站,寓意贴切,意义深远。随后,驻华外交官们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畅游瓷都古镇,感受风土人情,探寻千年窑火,鉴赏百工奇技,倾听优美瓷乐,体验手工乐趣,开启了一趟以陶瓷为主题“中国文化之旅”:

  亲手绘制,“景漂”弄瓷当不易 

  驻华外交官景德镇之行的首站是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创意园的前身是建国瓷厂,在明、清时期曾是为皇家烧制瓷器的部分御窑厂,如今,高耸入云的大烟囱下,曾经烟熏火燎的厂房早已改头换面,划分成了当代艺术馆、艺术家工作室、陶艺实践体验中心、艺术交流区等多个功能区。不同风格与流派、不同专攻领域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新生代艺术人士及文化艺术机构汇聚此地,这里俨然已成为他们进行制瓷工艺探索和创新的一片“乐土”。

  景德镇市文广新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景德镇地方虽小,但作为全国著名的“瓷都”,在其强大“磁场”吸引之下逐渐形成了一个类似帝都“北漂”的特殊群体——“景漂”。如今的“景漂”号称有十万之众,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甚至也有“老外”主动加盟其中,他们的年龄跨度从50后到80后不等,其中既有刚开始自己陶瓷之旅的业界新人,也不乏早已功成名就的名家大腕。主办方特意把初来乍到的远方来客带到了这里,目的也是为了通过亲身的创作体验,设身处地让外交官们真切感悟一下“景漂”们真实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当一行人抵达创意园当代艺术馆时,几位当地的绘陶工艺美术大师早已恭候多时。大师先引导外交官们参观了馆内展出的现当代瓷工艺品,再将他们带到一个敞亮的工作室内。经过简要的讲解,外交官们便纷纷拿起桌案上的毛笔,蘸上油彩,兴致勃勃地在一个个洁白的瓷盘上开始了DIY创作——手绘瓷盘。对他们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人生的第一次“瓷艺创作”,他们在创作时显得既用心又大胆,有的人虚心接受大师的专业指导,诚恳邀请大师助他们一臂之力,共同完成瓷盘的绘制;有的人则是“艺高人胆大”,敢于在大师面前“班门弄斧”,不过倒也绘制出了些匠心独具、颇有本国文化艺术风范的作品。例如,南非驻华使馆参赞罗斯婷的彩色螺纹图,越南驻华使馆官员阮长山的美女背影图,受到授艺大师和在场媒体的一致称赞。有的官员借助绘瓷表达了对中国的友好感情:摩洛哥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索拉娅用中文写下“摩洛哥”和“中国”,在文字中间画上一棵摩洛哥国树栓皮栎;沙特阿拉伯驻华使馆一等秘书赛阿德十分满意自己的“原创”,特意请工艺大师在盘面上写下了“中沙友好”4个汉字。有的官员则通过创作传递出了对远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塞尔维亚驻华使馆三秘米尔科是个比较内向的帅小伙,见面时总是带着微笑打招呼,但平时话并不多,看到心动的景与物,他喜欢举起胸前的单反相机拍摄下来。这次,他在瓷盘上画了两朵不同颜色的花,花儿下面是一颗红心,心的上方写了两个外文。在媒体询问之下,他略显羞涩,透露说这是他和女朋友的名字,回北京的时候他要把这个绘图瓷盘作为此行的礼物送给女朋友。阿尔及利亚年轻的外交官穆斯塔法为瓷盘绘上了黄色的花边,并用中文写上“送给我的女儿阿施玛——穆斯塔法来自江西的礼物”。

  按主办方的要求,每个外交官都要绘制两个瓷盘,烧制成品后一个送给他们作为此行的礼物,另一个则需要留给主办方当做纪念。卢森堡驻华大使石泰嵋在第一个瓷盘上标了个大红点,接着又在其周边画上4段长短不一的小弧线。奇怪的图形引起的周围人的兴趣,问他画的是什么,他皱了皱眉,故作严肃地答了一句,“艺术家从不需要解释自己”。之后,他又在另一个瓷盘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2014 in China(在中国)made by myself(我自己做的)”,眉宇间透露出些许的自豪与俏皮。相比之下,大使夫人的作品在工艺大师的协助下则显得高端许多,一幅是三人舞的抽象画,另一幅则是一朵怒放的鲜花。外交官们在隔日便拿到了烧制出炉的DIY瓷盘。不少人对自己的作品心有所念,左右为难,不忍割舍其一。石泰嵋大使将他那副“有思想性的艺术品”留给了活动的主办方,拿起夫人的两个作品端详许久却仍难以决断,犹豫再三之后,还是一溜小跑向夫人“请示”去了。

 

全部作品(本文图片均由文化部外联局提供) 

  在创意园的“手工制陶体验区”,外交官们还在青年“景漂”艺术家手把手的指导下体验了拉坯的乐趣。拉坯,也叫“做坯”,是器物成型的最初阶段,是将制备好的泥料放在坯车上,用轮制成型方法制成具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坯件。面对高速转动的坯车圆盘,想要让手型一直保持稳稳当当、最终做出个像模像样的器物外坯却绝非易事,稍不留神便可能功亏一篑。年轻时曾在中央戏剧学院留过学的摩洛哥驻华使馆参赞索拉娅,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自信满满地系上围裙,挽起袖管,在艺术家指导下做了尝试,遗憾的是两次都是在关键时候放松了警惕,让手掌中的泥巴团变了形。她不禁笑着摇摇头表示无奈,“看似容易实则难啊”。

 

  嗨!要不让我也试试? 

  亲眼感知 千年窑火炼精瓷 

  景德镇瓷器,向来被形容为“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然而毕竟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接受了艺术家的言传身授,体会到亲手绘陶和拉坯的乐趣后,外交官们怀着对瓷器新的认识和感悟,走进了古窑民俗博览区,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考证,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手工制陶工艺的了解与认知。

 

  年过八旬的非遗传承人的高超技艺 

  博览区里集结了多位年事已高却还坚持“战斗”在制瓷领域第一线的中国非遗传承人,他们至今仍延续着千百年来前人传承下来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各自的生产制作环节中,向外交官们认真演示瓷器从最初的拉坯、利坯、画坯、施釉、直至烧窑成品的整个诞生过程。一道道工序逐步向前行进,一块块灰头土脸、毫不起眼的陶土泥巴,在师匠的手中转变成一个个风格迥异、造型各异的瓶瓶罐罐,又在画笔绘制下披上了鲜艳多彩、华美靓丽的外衣,进而又演化成了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瓷盘、晶莹透亮的青花薄胎瓷台灯、绘有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人物的装饰用大瓷瓶……施釉过程中的蘸、浇、吹、荡、涂等不同手法,手绘大师妙笔生花的精湛技艺,绘制出各种精美绝伦的花纹和图案,无一不让在场的看客咂舌惊叹,喜爱与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烧窑是成瓷的最后一道工序,它是将装有成坯的匣钵按窑位置放在窑床上,用松柴烧至1300度左右,采取先氧化焰、后还原焰的方法,用一天一夜时间,将匣钵内的坯胎烧成瓷胎。景德镇所辖境内黄山松、金钱松遍布,是上等的窑柴。讲解员介绍说,用天然柴火手工烧制而成的瓷器,与采用科技手段机器烧制出的瓷器,二者有很大差别:手工烧成的瓷器,瓷体表面有较为明显的凹凸感,釉子掩盖下依然容易产生不明显的接痕,而用现代机器轮盘拉坯制成的瓷器表面则非常规整平滑,但明显缺乏立体感,显得生硬冰冷,没有生命力。另外,听音辨色也很重要,用手指轻弹,或用手沾水在器皿口轻轻摩擦,手工烧瓷会发出清脆回音,或轻微振动并嗡嗡作响,而机器烧瓷只能发出闷葫芦般的沉闷响声。听到这里,厄瓜多尔使馆公使卡洛斯当即拿起身边瓷碗轻轻一弹,果不其然!于是他面带微笑眯上了眼,陶醉在瓷碗鸣奏的清亮乐章里。

 

  瓷乐表演 

  在“奇瓷神韵”演奏园区,身着青花瓷裙装的乐师们用瓷器制成的中国传统乐器——瓷编钟、瓷横笛、瓷二胡、瓷扬琴、瓷大鼓,组合成中式交响乐团,为外交官们演奏了多首耳熟能详的中外名曲。全新的视听享受过后,外交官们不约而同地涌向景区里的瓷器销售店。展架上摆设的瓷工艺品种类繁多,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而久经沙场的驻华外交官看到中意的商品时,眼疾手快,果断出击,而且他们也懂得入乡随俗,乐于与商家你来我往反复侃价,顿时把陪同的翻译人员忙得不亦乐乎。半小时过去,只见他们拎着大包小包的“战利品”,脸上带着胜利者的微笑走出了店铺。

 

  认真听取专家讲解 

  之后,外交官们又走访了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民窑博物馆等景点,通过观看展厅实物,听取专家讲解,在短时间内对中国陶瓷史、科技史、手工业史和文化史有了全方位的认识。在这里,一副御窑代表作品全球拍卖十大记录的图片引发了外交官们的共同关注。元14世纪中期的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在2005年佳士得拍卖时以15,688,000英镑(当时折合人民币228,341,978元)成交, 创下历来亚洲艺术品拍卖的最高成交价世界纪录, 同时刷新中国瓷器及中国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回溯历史,中国早在北宋晚期就开始设置官窑,生产供帝王祭祀、赏赉、陈设和日用所需的瓷器。宋元时期称为官窑或瓷局,公元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珠山开设浮梁瓷局,负责为皇家建造御用瓷。到了明代,朱元璋将其改建为御器厂,清康熙年间又改称为御窑厂,直至1911年(宣统三年)废止。御窑厂历经27代帝王,跨越632年,是我国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皇家瓷厂。在鼎盛时期,“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匈牙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宋妮雅是中国考古学专业博士出身,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国历史通”,这个地方激发了她的许多共鸣,先是拉住专家要求合影,又在临别前专门买了一套陶瓷研究的专著,准备回北京后认真研读。

  亲身浏览 瓷土故里画中游 

  说起中外文化交流,景德镇人会为两件事感到自豪,因为瓷都为英文辞典贡献了两个源自古代汉语的单词:一个是china,大写是中国,小写是瓷器。据说,瓷器曾是古时候西方人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在当时西方人的眼里,瓷器代表着就是他们对中国的全部认识。早在千年以前的宋朝时期,江西昌南镇生产的各类瓷器已远销欧洲,为各国宫廷权贵所偏爱。“china”一词正是西方人根据中国瓷器产地“昌南”的发音所造,而昌南镇,便是今天的景德镇。另外一个是kaolin(高岭土),而它的产地瑶里,正是驻华外交官此行的下一站。

  瑶里是景德镇市浮梁县所辖的一个镇,距离市区有近百里路,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瑶里古名“窑里”,始建于西汉末年,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中式传统古镇,早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了生产陶瓷的手工业作坊,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到本世纪初瓷窑外迁,“窑里”才改名为瑶里。几乎所有外交官们初听“瑶里”二字都略感陌生,听了讲解员的介绍后,一个个又恍然大悟,赞叹不已。原来,这个原以为名不见经传的江西小镇,却因为其境内盛产的制瓷原料——高岭土而早已蛮声海内外。宋元之际,由于高岭土使用价值的发现,导致了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昂特雷科莱(殷弘绪)把景德镇考察了解到的整套瓷器制作工艺以书信形式介绍回国,将这里采集的高岭土样本寄回国内分析研究,随之带动了欧洲兴起制瓷高潮。1868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特意来到高岭一带勘探,并在其后出版的《中国》第三卷中以“高岭”的拉丁文译名Kaolin命名此土,从此高岭土名扬海外,成为世界各国制瓷粘土的通用名称。可以说,高岭土孕育了瓷都,瓷都把高岭土推向了世界。虽然已经历了近千年的采掘,高岭土至今仍蕴藏丰富。

 

  大使对红军改编驻地旧址颇感兴趣 

  一个多小时的行车过后,抵达了瑶里古镇。远离城市的喧闹,今天的瑶里仍然保留着古老乡镇的质朴气息,瑶河穿镇而过,河水青绿,河畔静静地立着一架转轮水车,岸边有浣衣的女子寒暄说笑,斑驳的老房与新建的私宅错落有致,褪色的门联与鲜艳的门神画交相呼应,几只小黄狗一路跟随着远方来客走走停停,群峰环抱下的小镇如画如屏,处处荡涤着依稀梦里的古风古韵,加之老天爷恰时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更让此地的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完美交融,霎时间构成了一副和谐秀美的传统中国山乡画卷,让久居城市的帝都来客倍感新鲜。他们穿行在石板路、木架桥之间,眼神里充满着陌生、新奇和渴望;他们忙不迭地拍照留念,生怕错过了任何一个细节;他们努力呼吸着巷道里穿梭的清新空气,体味着淳朴自然的民风民俗。这一路,洗肺,养眼,怡心。

  在古镇里,细心的外交官有了一些新的“意外发现”。原来,当年开国元帅陈毅曾在此地工作和生活过,并领导了新四军的改编。瑶里镇政府将陈毅旧居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配以图文解说,向往来的中外游客讲述当年新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此外,吸引外交官的还有当地的特色美食——碱水粑。主人为到访的客人们拿出了一块印着“瑶明”二字的碱水粑,若仅从视觉外观和手指头的触感上判断,这分明就是一块普普通通、如假包换的洗衣皂,谁能想到将它切片再与鲜蔬一起焯炒后,便能化身为令人回味的美味佳肴。你看,身着”欢乐春节”中国马年T恤衫的坦桑尼亚驻华使馆参赞穆罗比拿起“肥皂”饶有兴致地端详着,一旁的伊朗驻华文化参赞贾利万德则是一脸疑惑地问身边人,“你确定昨晚上我们吃的菜里有它么?”

  亲口讲述 以瓷为媒促交流 

  晚餐过后,卢森堡驻华大使石泰嵋遭遇到中国媒体美女军团的“围追堵截”。面对媒体的问询,他说,这次应邀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感到很荣幸,陶瓷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创意设计的具体体现。欧洲国家重视文化创意产品,他本人也对陶瓷有着浓厚兴趣,尤其关注当代中国陶瓷的发展创新,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创意作品。此行他对创意园印象深刻,还和一些艺术家工作室建立了联系,准备找机会再来一趟,进一步了解“景漂”艺术家们的生存状态及其陶艺创作。他希望将来能创造机会推动卢森堡的年轻艺术家到景德镇来体验“景漂”生活,也愿意邀请中国青年艺术家到卢森堡参与项目合作,开展艺术创作。他还介绍说,当年卢森堡的第一个国家工业便是陶瓷产业,而如今已完全被银行等现代行业所取代,他相信通过加强两国瓷文化的交流,有朝一日卢森堡的陶瓷产业还能重塑往日的辉煌。

 

  厄瓜多尔公使和哥伦比亚一秘在接受媒体采访 

  为了迎接中国媒体的采访,厄瓜多尔驻华使馆公使卡洛斯特意换上一身帅气服装,还在哥伦比亚驻华使馆一秘露丝的帮助下,准备了一份用拼音标注的简短讲稿,对着央视记者的摄像机字正腔圆、一板一眼地读出了对此行的谢意。他说,中国有很多文化名城,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魅力和不同的文化表达。景德镇是一座安静的城市,此行时间虽短,却让他充分感受到这里生活的人们充满了正能量和创造活力,是陶瓷改变了这座城市,塑造了这里的人文。他对近年来举办的中厄两国间举办的交流展览、音乐会、美食节、电影节等文化活动如数家珍,希望向厄瓜多尔等拉丁美洲人民推介中国文化,同时也愿意把优秀的拉美文化带来与中国各地的人民一起分享。

  塞浦路斯驻华使馆参赞桑庭告诉记者,“中国文化之旅”活动很有意义,行程安排非常完美,她个人的最大收获是学习到了制瓷工艺的整套流程。哥伦比亚驻华使馆一秘露丝认为,此行让她了解了景德镇瓷器发展的历史脉络,增加了对这座文化城市的全景式认识,她愿意推动哥伦比亚与景德镇市在文化领域建立新的合作,也希望能有机会到中国更多的文化名城参观访问,深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各地文化。此外,在文化名城看到陶瓷工艺的创新,看到现代艺术和抽象艺术与传统制瓷工艺实现完美嫁接,是她此行的意外惊喜。酷爱青花瓷的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贾利万德则表示,中国政府目前正在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伊朗国内对此很感兴趣,希望能有机会去西安、敦煌等历史上与伊朗有过密切往来的名城参观访问。此外,不少人还留下了“谢谢有机会了解中国丰富多彩文化中的陶瓷文化”、“对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印象深刻、为其骄傲”等真诚热情的词句。

  一路上,驻外外交官们不仅是“亲眼看”、“亲耳听”,更在陶工艺大师的指导下“亲笔画”、“亲手做”,与中国瓷文化有了一次全方位的“亲密接触”,充分体验了独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加深了对江西文化建设发展现状的了解。他们觉得,这次人际交流的经历很棒,让他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有了更多的了解和

  结语 

  陶瓷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有需要也有必要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继续加以弘扬和推广。中国陶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史的重要见证,古代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陶瓷都曾留下大量的历史遗迹。千年瓷都景德镇的参访活动,犹如打开了一面让外界了解中国、了解江西、了解中国瓷文化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外界看到了江西社会和谐发展、致力创新的蓬勃生机,看到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开放包容的发展态势。中国各地有着千姿百态的地方特色文化,这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强大的吸引力和魅力所在。今天的中外文化交流,需要的是“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此次“中国文化之旅”,以人际传播的方式,特别是通过交往互动和亲身体验,让驻华外交官更直观生动地触碰到中国传统瓷文化的历史与现在,让以往“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陶瓷工艺品走出玻璃展柜、贴近现实生活,让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鲜活展现旺盛的生命创造力,让印象中的枯燥文字演变成了活生生的创意作品。中华瓷文化既有延绵不绝的历史传承,更有精益求精的时代创新,可以预见,新时期中外瓷文化交流的热潮将指日可待。

  (作者:蔡山帝)

(责任编辑:邵希炜)
编辑推荐
==>> 中国赴丹麦旅游签证数量同比增长26% ==>> 戴姆勒驻华高管辱华被免职 与伤者达成调解协议 ==>> 六中全会,外国驻华使节关心啥? ==>> 世卫组织驻华代表处因疫苗言论被质疑 回应:我们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