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烟火与大舞台 音乐和文化彰显魅力

2020年09月15日 21:52    来源:千龙网   

  从江苏地区的民间小调到大舞台,恰是市井烟火与大舞台的完美融合。在2020的音乐舞台上,也正在发生着许多与《茉莉花》一样的从民间走向大舞台的故事,而这其中的音乐和文化能量因为扎根传统文化倍显蓬勃的生命力。

  舞台上的“五条人”乐队:扎根传统文化 市井烟火中的创造力

  2020的夏天,“五条人”乐队成为了微博搜索热词之一。这支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里两进两出的乐队以其幽默、直接、贴近“市井”的小人物气质和贴近生活的创作特质火透了摇滚界和娱乐界的大半边天,其外表的不羁与骨子里的浪漫和诗意形成了极其鲜明的风格和特质。

  “五条人”已经不再仅仅只是一个音乐现象,随着对于其创作内容和创作背景的挖掘,“五条人”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现象。乐队灵魂人物仁科在文学和电影上的涉猎之广;而长期与“五条人”进行美术设计合作的设计师胡子在演出海报和专辑设计上所崭露的才华更让人感叹,木刻、拼贴、波普、复古电影海报,所有这些元素以一种极其恰当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令人咋舌的审美和创造力。

  “五条人“的这种气质和特色恰恰是来源于对地方传统文化养分的汲取,与生活的贴近性。仁科曾经在采访中谈到,“我就记得我所在的小镇有很丰富的民间戏曲,小时候还会看到街头的唱曲,摆着一张桌子,四个人穿着古装在那里唱。那时候可热闹了,你也听不懂他们在唱什么。”用海丰方言(属于闽南语系)创作是“五条人”的另一大法宝,他们有意识地把粤语、潮汕方言融入歌曲,从地方传统戏曲和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且擅长于把身边的小人物、环境和经历都写进歌里,就像他们的logo,随处可见的红色塑料袋一样,“塑料感”是他们对自己的一种戏虐,他们之所以拥有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恰恰是源于他们身上的烟火气,他们的生活本身。

  向传统文化寻源,这里的传统文化,包括民歌、地方戏曲、山歌、渔歌等等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也包括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和精神根源,只有真正扎根于土地的艺术才能长出璀璨的鲜花,才能从根本上萌发无穷的创造力。

  在音乐演出舞台上,不只“五条人”体现了这一特点,来自西北的乐队“野孩子”首场演出以一曲完全无乐器伴奏的纯人声演唱《黄河谣》撼动全场,其干净、冷冽的气质,坚韧和执拗的神情,配合着对故乡百转千回的情感歌颂,唱出了一种于天地万物间,于苍凉西北风光里人生的壮阔无垠,一种诗意的朴素大美。这种演唱方式和风格自然是从陕北民歌里汲取了极大的养分,也是对黄河和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深沉的眷念。

  而以黛青塔娜为主唱的HAYA乐团则从一登台就体现了其融合民族和世界的风格,这是一个既有新世纪的亲和面孔,又有原始民歌和摇滚乐硬朗作风的团体。他们那种传统又现代、柔和又强硬的现代蒙古歌曲,拓展了当代蒙古音乐的边界,也在世界各地的巡演中引发了乐迷们的广泛共鸣。

  乡村与都市、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在艺术创作里总是紧紧并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