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榕树,与文字形影不离

2019年04月10日 16:55    来源:消费日报网综合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

  ……”

  这是20年前籍籍无名的厦门大学应届毕业生曾雨在他的首部小说中写出的句子。那时小说无处发表,他就把它挂在网上——这部小说的名字叫《悟空传》(点击查看图片),曾雨的笔名叫“今何在”。

  1999年是网络文学的春天,也是全民写作的年代。

  那时的李寻欢和宁财神还是青葱少年,那时的安妮宝贝和赵波也未退去青涩的模样。

  他们在这20年来获取了多少浮名,经历了多少盛世,恐怕都不如当年在上海北京西路那间种着大榕树的办公室坐班来得风光无限。

  对于这些人,或许一生中只有那短暂的两三年,可以正正经经、朝九晚五的上班。在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而能把这些大神聚集在一起并且相得益彰的人,叫朱威廉。

  这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叫“榕树下”。

  那时有一个瘦小羞涩的文学青年在周末的午后找到灯光昏暗的编辑部,想把大量的手稿投稿到“榕树下”。值班编辑飞乐问他:那你要用什么样的笔名?他想了想,说:就叫“第四维空间”吧。

  两周后他又打电话来,说改成“第四维”吧,简单点好记。

  一年后,他参加了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举夺得了一等奖。

  他叫郭敬明。

  当年在“榕树下”办公室的大榕树下,17岁的他唯一的要求,就是看一眼偶像安妮宝贝长什么样。

  今何在笔下的孙猴,当年头顶凤翅紫金冠,身披锁子黄金甲,他是“齐天大圣”,风光无限;五指山下五百年后,他重生成孙悟空,有担当有责任,为天下苍生,一路降妖除魔……

  20年后,“榕树下”并没有被互联网大潮所裹挟而湮灭,她带着文学的梦想和初衷,也重生了。创始人朱威廉带着当年“榕树下”的初创团队,在2019年的春天,推出了一款名为“相约榕树”的App。

  当年的“榕树下”全球中文作品网扛起了文学的大旗也承载了社会责任。陆幼青临终前的《死亡日记》被央视报道,更多人反省了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艾滋病人黎家明”让更多大学生珍惜健康,自律自爱;全程资助并报道两位残障人士单车穿越罗布泊,呼吁社会关注特殊群体并探索生命的极限……

  诗人叶想说,如果不是在“榕树下”写作的那两年,他的青春就没有记忆;女检察官独上月楼说,她为工作倾注了全部的时间和热情,但是她人生最大的梦想——文学梦是在“榕树下”圆满的,“榕树下”是她的灵魂摆渡。

  二十年后的中国互联网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视频和网游等娱乐化产品成为主流,文学和艺术不断地被挤压和边缘化。很多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在年龄上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的阶段,他们本应通过阅读和写作建立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大量互联网娱乐产品所占据,内容浅薄而又单一。

  “不管时代再怎么进步,我们必须给文学一块阵地,把碎片化的时间从短视频和网游中夺回来一部分,这件事情很重要,非常重要。”朱威廉表示。(点击查看图片

  如何将20年前那种全民阅读、全民写作的盛况带回来;如何在感官冲击的世界里呼唤最简单最原始的文字魅力;如何为汉语文学圈带来一股正能量的清流,是“相约榕树”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作为全球中文原创作品分享社区的App“相约榕树”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希望文学在新时代再现光辉,更想让平凡人参与写作,通过阅读和记录感知生活,敞开怀抱接纳优秀的、正能量的中文原创作品。(点击查看图片

  “相约榕树”App设有推荐区、发现区和以文会友的“笔友会”。推荐区和发现区的所有投稿由专职编辑审核后发表,严控文章质量,为优秀作品推广宣传,为金牌作者提供创作平台和发展空间。而“笔友会”则是一个文友交流的平台,以文会友、畅所欲言。

  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也都将浇灌出未来。“相约榕树”是“榕树下”20年后的重生,是一个梦想的延续,是一次凤凰涅槃。就像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才发现上一世的修行,是为了这一世立地成佛。

  “这个天地

  我来过

  我奋战过

  我深爱过

  我不在乎结局”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