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编剧一天写剧本过万字 文化创作变成体力活

2012年01月04日 16:02   来源:羊城晚报   何裕华
    事态进展

    今年广州琶洲的跨年活动是在热闹的动漫嘉年华中度过的。1月2日,为期四天的第八届(2012)中国国际动漫节———“中国cosplay超级盛典”广东分赛暨萤火虫动漫嘉年华落下帷幕。2日下午,羊城晚报记者在该动漫展中“偶遇”数位动漫编剧,并从这些“幕后推手”中了解到本土动漫市场与产业的发展现状。

    动漫产业的两大分类

    也许,在光鲜与烦嚣的背后却是朴实和理性。记者在一堆堆奇装异服、舞刀弄枪的动漫模仿者中,遇到的竟是几个衣着普通的年轻人。“我来看公司产品的,顺便感受一下广州的动漫气氛。”Anthony表示,他原是香港某电视台的编剧,数年前,因该台的电视制作不断萎缩而北上广州工作,现正供职于广州某上市动漫公司。

    创意文化产业是这个城市的新经济增长点。Anthony告诉记者,眼前纷繁的动漫文化,看似是年轻人自娱自乐,实为一个巨大的经济产业。“动漫产业赚钱途径分两大类:一是先做形象,由动画公司设计一套动画故事,通过媒介传播,再生产售卖一系列产品,‘喜羊羊’就是范例;二是先做产品,例如先做出一些玩具,再找人用故事串连这些玩具,推进其销量。”

    Anthony解释道,前一种是动漫的传统生存方式,由于各种限制,国内原创动漫较难凭此产生经济效益,“创作‘喜羊羊’的公司在拍第一部电影之前差点要倒闭,因国内动漫在电视台播放是没钱赚的,形象再深入民心也没用,没钱就不能开发产品和后续的产业链”;先有产品的模式则“比较靠谱”,因而也催生了对动漫编剧的巨大需求,“我也是根据公司的产品,编故事”。

    动漫只是给小孩看的?

    记者在动漫嘉年华中发现,参加cosplay的几乎都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甚至不乏已经大学毕业的“资深”漫迷,然而,他们模仿的角色却鲜有国内原创形象。“这就是国内动漫市场的尴尬,也是我们编剧的无奈。”从事动漫编剧三年多的阿彭说,国内动漫文化发展至今,政府仍然认为动漫只是给小孩子看的。

    “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广电总局的审核原则就在那里。”阿彭更向记者出示了一份编剧“注意事项”,“要审核通过,就要按照注意事项写的来编,不能有暴力色情,不能写野史,因为会‘教坏小孩’。当然,我们也可以写一些成年或少年的体裁,但政府通不通过是另一回事。按照现在的审核原则,国内漫画就是给11岁以下的小朋友看的。”

    曾在动漫杂志工作、后转当编剧的阿饼称,相比起国内的“审核原则”,以动漫产业闻名全球的日本则有成熟的市场和分级制度。“除了分级制度,还有相应的时段限播,例如晚上8点前是播低龄化的动画;10点前播中学年龄段,12点后播成人级别的等等。这能很好地划分动漫市场,使动漫走向全龄化。”

    同时,动漫编剧们也认为,只有使动漫全龄化,才能真正让动漫文化走上产业发展之道。

    四个半月要写出40集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看漫画的小敏,大学毕业后“晃荡”了半年,然后“回归”动漫行列,当编剧至今也近三年了。“当动漫编剧很苦。”资深漫迷小敏的第一句话出乎记者意料。她表示,除了市场不成熟造就的无奈,编剧本身在行内也很不受重视。“薪酬低,工作量大。因为大家习惯看成品,认为卡通形象好看,产品做得好就行了,殊不知没有好的故事,‘好看的形象’是站不住的。”

    “我试过被要求一天出一万多字的剧本,老板还说‘一万多字而已,打QQ一下子就出来啦’。天啊!那是要写一剧之本啊,怎么可能跟QQ聊天相提并论?!”小敏说,虽然有了几年资历后,“不被尊重”的情况稍好了一点,但创作“时间还是很紧”。她的团队最新一个工作是要在四个半月里写出40集动画故事,“经常黑白颠倒,通宵赶稿;没有节假日,没有朋友,非常人能做”。

    阿饼认为,之所以坚持下来,是因为“真心喜欢”。“目前,国内动漫市场还是很乱,很多公司用很烂的动画、甚至完全抄袭的动漫来忽悠国内观众。每看到这些,我都会觉得很愤怒很耻辱,但同时也有一种责任感。如果我不写一些好的剧本,我们的下一代看什么?”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