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工:大力推动集聚区建设 为首都增添文化魅力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丁学工:大力推动集聚区建设 为首都增添文化魅力

2011年11月12日 14:42   来源:中国经济网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公室副主任丁学工 中国经济网 李冬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2日讯 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歌华大厦举行,在今天下午举行的文化创意产业经验交流论坛中,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办公室副主任丁学工发表讲话。   >>>点击进入专题

    以下为现场嘉宾发言的文字实录:

    尊敬的郭晓军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荣幸参加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感谢各位领导对房山区的指导,同时对各兄弟区县,各位同仁,对房山的支持,衷心的感谢。今天介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刚才听了海淀区张主任的演讲,我们从中受了很多启发,我也相信在后面演讲之中,我们还会学到很多新的思想和方法。我们房山作为一个不太发达的正在崛起的北京郊区,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面,与兄弟区县存在不少的差距,今天的发言不是经验介绍,而是在工作实践中做法向大家介绍,希望能够得到各位的指导和帮助。

    下面我以大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为增强文化魅力做贡献,推动集聚区建设的主要设想,有几点建议。首先谈第一个问题,推动集聚区建设的基本做法,我们概括起来是十二的字,一个是吸引太气,第二是提升人气,第三是强化底气,这也表达了我们文化自信。

 

    第一,吸引才气,增强硬实力。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是2008年4月被北京市批准授牌的,也是市级创意产业集聚区,12.23%平方公里,拥有独特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世纪文化周口店,这几个文化遗产都是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还有市级、区级文保单位,各类历史文物古迹。

    这应该是我们为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贡献的有利条件,但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目前集聚区内,现有文化创意企业1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包括A级的景区,以及像周口店、云居寺等。这对全区经济贡献率是比较低的,这与市级集聚区的称号发挥辐射作用不相匹配,集聚区密度低、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经济贡献率低。所以按照本区功能定位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加快引进龙头企业是我们加强集聚区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为了切实给文化创意产业创造条件,我们做了三件非常给力的工作,第一,保障关键要素,将用地化成产业用地。第二,强化区域规划执行力,区政府解决拆迁方面等难题。第三,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这三个工作对引进重点项目是非常给力的工作,经过几年不断努力,我区文化创意产业企业,筑巢引凤取得了显著成效。北京华区文化创业功能区、国际青少年环保培训基地,这两个总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大项目,落户在这里。

    先说第一个云居寺景区,房山在这里正式签了协议这是为落实刘齐同志在考察长三角地区的讲话精神,更好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人文北京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项目。今年5月这个项目全面启动,占地48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博物馆、主题酒店等等项目分三期实施。这个项目建成后,可直接解决数千人的劳动力就业,同时还可以间接拉动数万人的就业,建设今日之经典,后世之文物得到了全面顺利的推行。投资三千多万实行博物馆已经上报待批,土地开发工作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夏庄村2158亩工作已经全部完成,这是第一个大项目。

    第二个项目,是华西园,今年7月,房山区政府与北京创意投资中心签合作协议,共同建设北京华西数字文化产业功能区,国际青少年环保艺术培训基地,今年8月这个项目全面启动,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运用互联网基础为支撑,环保教育因素和国内外打造而成的文化产业区。功能区包括青少年培训基地,智能演艺中心,商业街等工程区,同时还将以加拿大马戏团合作,借鉴商业模式,打造中国自主只是产权,标志性建筑以中国文化符号龙凤呈祥的民族纪念图案为主题,既是园区文化标识又将是完美的艺术整体。这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8亿,占地2400亩,今年10月这个项目已经正式开工了,计划在2013年8月投入运营。这个项目可带动相关的就业机会4万多个,每年的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6.4亿元,可实现年利率5.72亿元,促进北京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方式转变做出一定贡献,符合建设世界城镇发展理念,也是在全国率先将互联网技术引入文化创业园区,也将为首都西南增添一个规模空前的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支撑小城镇建设的全新模式。

    目前,项目开发公司北京工程计划已注册完成,手续也在积极筹办。这是我们谈到的吸引财气,这两个项目以区政府名义和大型民营企业来做的,共投资120亿,并推动我们引进龙头项目,成为房山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龙头项目,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提升人气,加强对外营销,增强影响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