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中天:当前文交所“五花八门” 但缺乏创新理念

2011年11月12日 14: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北京产业研究所筹备组负责人、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首席顾问彭中天 中国经济网 张翔/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2日讯 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今日在北京歌华大厦隆重召开。在下午举行的“文化金融产业分论坛”中,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国北京产业研究所筹备组负责人、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首席顾问彭中天先生进行《文交所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主题演讲,彭中天表示,文交所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误区体现在六方面,其中在模式上,五花八门,既相互模仿又标新立异。虽然在概念上缕缕出新,但是原理上我心依旧,基本上都是基于份额化的资产包模式,过分借鉴和依赖证券模式,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创新理念,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艺术品资产包的价值开发上。点击进入直播专题地址>>>>>


    以下为现场嘉宾发言的文字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在这里就文交所这个话题谈一点我自己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文交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诞生之日就备受社会的关注。以上海文交所挂牌作为星星之火一发不可收,在全国蔓延,乃至于烧到了香港、法国。由中国人自主新种新理念、新业态是如何产生的,文交所的缘起及概念的提出。06年初,我与李老师去南昌,聊天,一起聊起这个话题,艺术品作为资产形态,能否从权益上进行拆分?之所以会聊起个话题,是因为在92年,我在南昌做过类似的项目,叫做房地产投资收益券,南昌市盖四万平米的小区进行融资活动,把十万平米的小区拆成一平米向老百姓融资,老百姓根据融资券享受收盘售出收益分成,在房地产收益期间在证券公司流通,也可以享受最后的分成,有过这样的案例,这也是我当年下海第一桶金,我才会联想到艺术品是否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模式,提出了这样的观点。

    我这个观点后来我就和杨主任、保利董事长,我的同学和歌华汪先生进行探讨,得到他们的支持鼓励,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2007年完成了这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艺术品投资市场大有可为——破解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大GDP的难题。这是迄今在正规渠道查到关于这个问题的论文。

    这篇论文核心内容就是八个字“权益拆分、份额交易”。这是我五年来研究文化产权交易提出的1.0版本,这是最早的原始形态。

    强调的是拆则细,细则流,流则通,通则活,活则大,大则强,就是这样一个原因。

    在此基础上又写了两篇,对创建艺术品投资平台的战略思考和创新业态,提升文化的软实力,大众参与、守望民族的精神家园,对文化投资拉动经济的思考,当时是在文化部和北京市宣传部做了一些宣讲。

    在这里面,我明确提出了文化产权交易所的概念,文化产权交易所就是以文化为载体,以产权为核心,以新制度经济学、产权交易理论及风险流动理论为基础,借鉴证券和产权交易的成熟商业模式,并运用高科技、金融衍生工具为手段,让大众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仍有序地进入,公平交易、合理收益,安全退出的要素市场。是集金融科技和成熟商业模式为一体的艺术品交易平台,是一个在政府调控下正确引导公民获得财产刑收入的投资平台,是一个符合主义市场经济特点,有利于行业规范和发展的政府管理平台,是一个在相同规则下,东西方艺术品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一个国际竞争平台。它是一个既非完全实物又非完全虚拟的新型概念市场,在09年的两会期间,我写了一份改革管理体制,完善市场机制,建议成立中国文物产权交易所,成为两会的焦点。

    在社会实践方面,随着深圳文交所挂牌,杨先生将艺术资产包的推出,标志中国艺术品资产证券化序幕拉开,随着天津文交所将杨先生打包上市扭转,大众参与艺术品投资的新高潮。天津民营机制在历史上会有它的地位。

    此后,各地纷纷效仿,已经成立开业和即将开业的文交所将近60家,发行资产包的金额达到17亿,燎原之势已然形成,北京起了一个大早赶了晚集,这个理论最早的形成是在北京,但是北京人才济济、资源丰富,样新型的业态,商业模式的研究在全国还是领先的。

    文交所诞生的背景和意义。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历史背景,文交所也不例外。在中国大陆腾空出世有其必然原因,我个人认为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是历史的因素。人类历史是经历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人类的需求也经历从地表获取生产生活资源到地下获得生产生活资源。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和电器时代,短短的两百年是人类发展最快的两百多年,产生社会总产值超过了历史的总和。但这种生产方式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是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所以极大的丰富了物质生活,但是残酷破坏了生存的环境,让人类认识到,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可以想一想,存量的石油,在这种生产的规模下,还能够使用多少年。

    所以,这种生产方式就必然需要一种新的模式取代它、可训练的、低碳的,能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生产模式取代它,所以文化经济的到来,就成为了一种自然而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实。而作为世界上五千年没有中断过的一个古国,理应成为这一轮经济转型的排头兵。

    其次,经济的因素。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近代经济的落后导致了文化价值被长期低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GDP以两位数的速度连年增长,经济总量非常地强大,我们已经一不小心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由于原来招商引资,改革开放,其实是一种跟跑的战略,跟着发达国家后面跑,跟跑是不需要方向的,也不需要太多的创新,结果实际情况是什么呢?一不小心领跑的人发生金融危机摔倒了,我们成为领跑的人,这个时候对中国就是一种考验了,对它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带领世界经济向何处去就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只有依照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设计自己,我们的核心就是文化,既是人类的需要,又是中国本身的优势。在经济提升的过程中,文化的价值是跟随着提升的,这些年我做的研究,文化价值的评估,文化的价值和成本关联度比较低,总值应该是和经济基础相匹配才对,当经济基础增大以后,文化价值是同比例增加的,这就是文化价值形成的特点,上层建筑要分享经济基础这道盛宴。

    我们国家这些年与出口创汇为主导的经济,把大量的资源转化为了廉价的商品供全世界人享用,换会大量的外汇,再增发人民币,所以在商品和货币之间比例已经被打破了,所以中国资金的流动性过剩是不争的事实,而资金是要寻找出口的,需要寻找价值洼地。所以,长期被低估,资产质量优良,总量巨大,且社会需求在上升的文化资产自然成为资本追逐的目标。

    第三,社会因素。中国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但近代的屈辱经历一直是笼罩在国人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发展,文化也正在复兴,解放文化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应常说财富标志的问题,经济发展一定是在财富标志的引领下前进的,我们这三、四年来,其实是不断有财富标志的阴影,互联网、房地产一直为财富引领标志,下一段引领经济发展必然是文化经济。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文化产业证券规划的出台,“十二五”规划中将文化产业列为支柱产业以及最近召开的六中全会,把文化作为重点,这都是一种必然的举动。

    此外,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与投资需求,以及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人民群众对文化经济活动的参与权、分享权催生了文化产权交易新模式的诞生,被长期低估的价值,由少数人分享还是大多数人分享,必须有一种商业模式适应这种需求,拍卖只是少数人参与的活动,利益为少数人所分享的,产权交易提出大众化的模式。

    文化产业自身的因素。从表面来看存在着市场混乱,价格扭曲、暗箱操作,不讲诚信,中间缺位,缺少大众参与和分享机制,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合理的游戏规则,与金融的对接,科技运用程度低下,法律法规落后于市场需求,文化企业治理结构缺失,评估体系不健全,而且没有纳入到财政总体框架。如果进一步分析会发现,这是由观念落后、业态的陈旧、体制的僵化和管理的多头造成的。但真正的问题是出在产权上,产权不清晰,必然带来交易与管理的混乱,也必然抑制创新的动力,没有产权的资产是空心化的资产,没有产权的产业必然是边缘化的产业。

    优秀的文化资源只有通过一次产权的革命才能成为新时期的优良资产和大众的财富,只有文化版图与文化版权的双向扩张,才能支撑起文化经济的脊梁。所以,围绕文化产权的创新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让文化经济的话语权定价权回归中国是历史的使命。当然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把文交所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其力度之大,热情脂膏,也是催生这一新生事物的政治因素。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产权的创新交易模式和品种的不断涌现,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国民幸福指数,增加文化群众投资渠道和国家盘活资产,回收货币,促进文化要素流动与重组,进而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三,文交所当前存在的问题及误区。纵观三年来文交所的社会实践,成绩是主要的,但是问题暴露的也不少,具体来说,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在模式上,五花八门,既相互模仿又标新立异。虽然在概念上缕缕出新,但是原理上我心依旧,基本上都是基于份额化的资产包模式,过分借鉴和依赖证券模式,缺乏针对性、系统性的创新理念,所有的目光集中在艺术品资产包的价值开发上。市场价值流转先有突破,此外资产包内容的整合作品身份的锁定,价值评估的公信力、资产包的现金流,份额价格参照体系建立及资产包的退出,以及文交所之间的联动等问题至今未有方案。总的来说,路走窄了,模式过于单一淡薄,大家纷纷抱着艺术品这棵大树,忘了身后大文化、大产权。

    二是底子薄、基础差是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任何创新离不开,无论是担保机构还是托管机构,无论是政府的管理机制还是市场的诚信机制,乃至法律法规和专业人员的培训,几乎都是空白,尤其是围绕这种新业态的市场主体的培育,远没有到位。这其中很多是在政府的主导下逐步完成的,作为中介组织也需要有一个跟进的过程。而作为独立第四方的交易所单兵冒进,自己扑救一条简单的跑道强行起飞,要么机毁人亡,要么难以降落,走急了,是这各行业的整体特征。

    三是在政策上,我一直强调文交所是制度经济学的产物,没有相关的政策配套,单是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奖会寸步难行。在外面来看风光独好,资本、游资比作飞机,遍地是黄金,满天是飞机,唯独缺跑道。于是乎,大家进来后发现处处有红线,到处是陷井,想解决一个问题,可能找不到有关的部门,但是要查问题,所有的部门都来了。现实情况代表生产力的文交所走快了,生产关系相配套的政策明显走慢了,在即将发射的火箭场上面不满了天花板,创新的空间被极大的压缩,如果在管理上和政策上不跟进的话,要么法不责众,要么偃旗息鼓,要不然墙外开花,开不开口子,开多大的口子,取悦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决心。

    四是人才也是稀缺的,真正懂文化,懂进否、懂技术,又懂交易技术设计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全部集中起来完成这么一个伟大的设计都不够用,属于高端产业顶层设计,严谨性、科学性、复杂性、系统性是超出我们想象的,缺乏整体的合力,人才走散了,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创新水平这是不争的事实。

    五是数量上求量不求质,多并不代表好,只代表了参与的意愿,同某种意义上说,同质化的竞争是反交易所逻辑的,要素市场在这里进行流通和配置的场所,需要量支撑的,我们见到的交易所要么就是大宗产品的交易所,要么就是像证交所这样的重复交易或者金融杠杆的放大模式。当然还有一个例外就是中国特色的产权交易所是建国以来国有资产集中退出的平台,否则没有量支撑的交易所,将难以成功。所以,重复开发、成本加大,人才分散,都不利于这个行业的发展。所以,盲目地追求数量的现象,和交易所的逻辑是背道而驰的,也是走反了。

    六是方向上走偏的,各地文交所过分关注“文”,而缺少“化”,中国的造字非常有意思,看过去是一个词是两个意思,城是代表城市的基础设施,市是一个城市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这才构成城市,文化也是一样的,文代表着内容,化代表着转化,过分关注文,对化缺乏理解,文化文化,文而化之,化而文之,就我国文化产业而言,我们是文有余,化不足,五千年留下这么多好的文化资产,转化得不够,美国是文不足化有余,就一个米老鼠、唐老鸭这么一个文化形象,可以化出天文数字的产业,这正是我们之间的差距。

    同时我也认为,这应该是文交所天职,就是要做文和化之间的桥梁。

    巨大的文化资产、巨大的文化市场都等待着开发,只有把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文化价值的拉动系数,才能促使传统产业的转型,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萧飞雨投资需求。惟独此才能体现文交所的价值,才能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不找到方向,不摆正位置,文交所的前途堪忧。

    文交所的基本原理阈逻辑。文教作为新生事物,仍属交易所的范畴,所以也要遵守交易所一般的原理。交易所就是提供交易场地和交易规则的专业机构,我们想把它称之为开场子的,我们是只负责开场子的独立第四方,是市场的高端化形态,做得主要是促成各类相关要素与经济环节的对接,主要的任务就是优化交易环境,降低交易成本,约束交易行为和增加交易信用,它的引领模式仅仅是交易双方为保护和流通产权所愿意付出的成本就是它的盈利模式。作为交易所思维逻辑应该是项目树思维,而不是单一个项目,一定要找到规律的项目树能成为交易品种,是公开的平台,要合法的程序,增进的机制,确权的体系,定价的原理和谨慎性原则,交易所是不能说过头话的。具体来说,归纳为三公三定三增,三公是指公开公平公正,三定是指定权、定制、定价,三增是增信、增量、增资。交易所最大的资产就是信用,交易所是靠信用吃饭的,一旦信用被掏空只剩下关门一件事了。交易所在交易过程中是诚信的把关者,不是实质性的诚信审查,而是持续性的审查,在做制度设计的时候,永远要把自己排除在风险之外,不承担终极兜底的责任,所以在设计时把交椅链条当中的风险隔离,配置给不同的市场主体,法律风险由财务风险由会计事务所承担,鉴定由估值机构承担等,只有如此,要不然交易所就会惹上信用的麻烦。对文交所而言,文是基础,化是目的,是文价值和转化的实现途径,我常说,文化之经在文,之妙在化,文交所的天职就是找到好文,促其转化。出奇不出格,应该成为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底线。在这里着重强调一下文化产权,产权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交易的核心,也是产权交易所安身立命、风险控制之机,产权是一种契约,是一种战略,也是一种权力。文化产权之和,对内构成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外构成文化主权。很多领导在大会上奢谈文化主权,在实际操作中,对文化产权的保护不见动静,没有单体产权,哪来的主权,单体产权在海关流失,我们的文化主权就在流失,文化体制改革围绕产权这个核心,回过头看看,历次改革不触及到产权,要不然没有成效,要不然就是假改革,肩负着理顺产权的使命。

    不厘清产权,交易一定会混乱,拍卖就是在产权不清楚的情况下的交易行为,所以混乱是必然的。恩不流通产权拥有者就没有收益,不保护产权就会一直创造产权的动力,不宣誓产权,主权就必然流失。文化产权交易所必须围绕文化产权做文章,混乱与无序对文交所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家之核在创新,创新之核在文化,文化之核在产权,产权之核在定价,定价之核在交易,交易之核在信用。归根结蒂,文交所落在两个字上就是信用。这就是我对文交所业态肤浅的认识。

    最后,对文交所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善取势者,事半功倍。在做出选择之前,我们不妨再回顾一下这两年到底做了什么,一是艺术品份额上寻求突破,在天津模式上修修改改不断完善,仓促上马,朝令夕改,短期行为严重,文交所的行为一再被透支,以至于现在很多艺术家不愿意和这种业态打交道。说白了艺术品证券化去的,都想抱回一个金娃娃,非但没有形成大好的局面,把文交所三个字做滥了。提醒大家,如果不从行业标准上设计制度上中介培育上市场主体形成上和相关政策上突破,在现阶段奢谈艺术品证券化我认为是没有意义的,在短期内也是走不通的。除了政策性、基础性和技术性的因素以外,文化资产有它的特殊性,证券化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但是一定要和艺术本身的特征相结合,一定要和所处的市场环境相结合,所以制度设计不能忘掉此。所以在这里,我提了一个线路图必须遵循文化资产主要是以无形资产,无形化到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的路径。

    文交所出路何在?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思考:一是必须讲政治顾大局。凡做大事必有大局观,在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举国上下开始重视文化历史关头,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是大是大非问题,我们应该把我们的创新置身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举大文化、大产权、大产业、大经济的旗帜,一定不要把自己局限在艺术品上面。

    顺应潮流,调整方向,主动对接,服务大局。在文化上下功夫,在产权上做文章,在产业上助提升,在经济上促发展,走一条文而化之,化文为产,化虚为实,化成天下造福苍生之路,这是文交所应该走的路。把文交所的发展与国家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目标相对接,与人民迅速日益增长的文化萧飞雨投资需求相对接,与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方向和具体措施相对接,以文化要素和金融工具、科技手段、资本市场相对接,与争夺未来文化经济话语权、定价权国家战略相对接。文交所只有融入文化的大发展、经济的大发展,前途才会一片光明。

    讲团结,促合作。当前形势固然很好,对各地文交所而言并非春光明媚。前期文交所的混乱局面和短期行为深为社会舆论所言论,六中全会公告中提到的发展重点文交所的提法,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很多困难在等着我们,靠一级治理无法克服,因此我们应该有整体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十八大以前,文交所如果做不到一定的规模,得不到高层的认同,这种创新业态我看就很危险了。所以,单兵作战,受地域、人才、资金、资源的限制,成本高、收益低、能量小、创新难,而且都是在做着重复性和同质化的工作,既不经济也不明智,以其孤军奋战,不如抱团取暖。团结合作是大势所趋,是当前第一要务,只有大气方成大器。我希望大家分工协作,齐心协力,在理论层面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在交易模式语制度的创新上联合公关,在市场结构上形成整合与分层,在系统建设上做到资源共享,光一个系统建设浪费资源是巨人的,每一个交易所做一套系统,都不饱和。做得水平都不是太高,这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在收费标准上要相对统一尺度,不能各搞一套。在政策的争取上大家要齐心协力,因为没有制度的保障是根本不可行的。针对生产关系的文化体制大改革,为了解放对束缚的文化生产力,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只有团结起来,夯实行业基础,奋力拓展生存空间,才能够共同迎接明天的太阳,明天非常美好,我们一定要熬到明天,大家要有危机意识。

    必须讲规矩,求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交易所就是讲规矩的地方,诚信是交易所最大的资产,是我们乃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做交易所的同仁们成为我们的共识和信念,非诚信的事不做。树立诚信的形象,首先一定要坚持第四方的角色定位,自己绝不涉及到标的物的持有或者代理,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中介机构的完善。其次要切实做到信息公开,明码标价,拒绝暴利,进场子玩的人要挣钱,我们不能先挣钱,否则的话,这个市场就不会很快发育。要公布自己的诚信守则和政府监督做大规模,我建议迅速成立行业协会,约束和规范会员的行为,树立整体的形象,严惩害群之马,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新秩序,打造政府领导,行业指导,市场引导,专家辅导,企业主导的新格局。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自律一定被他律,只有自省、自律、自强才能够共识共进共赢,最后以18个字作为我今天的结束语,希望与各位共勉。借动风,合众力,造大船,涉深水,破巨浪,助远航。谢谢!

 

(以上为直播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