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发表主题演讲

2011年11月12日 10: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发表主题演讲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  中国经济网 李冬阳/摄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2日讯 由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委会办公室、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东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在北京歌华大厦隆重召开。论坛以“改革先行创新示范”为主题,设一个主论坛以及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文化演艺、文化创意产业经验交流四个分论坛,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角度出发,搭建集聚区专业对话平台,探讨文化金融服务平台的搭建路径,解读艺术品交易产业现状及趋势,关注文化演艺产业发展前景,推介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经验,探讨新形势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如何迎接机遇,更好发展。点击进入直播专题地址>>>>>

    以下为现场嘉宾发言的文字实录: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够出席今天的第五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论坛,与各位嘉宾一起谈到文化集聚区建设和发展有关问题。今天我主要是想结合一下文化部开展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建设的工作谈谈四个方面的情况和认识。

 

    一,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我国文化建设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化产业面临多重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最直接的表现我认为是三点:一是举国热议带来的政策之机。金秋十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召开的决议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的目标和战略任务,这在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上可以说具有历史性的里程碑的意义。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切实成为了我国举国上下紧迫的任务。《决定》特别指出要加强文化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建设规划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建设无疑将户带来各方强有力的政策方面的支持。二是国力强盛带来的发展之机。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综合实力在不断地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可以说日益旺盛,这为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文化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数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业态,拓展市场,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三是处在承前启后的规划之机。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承上启下非常关键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国家有关文化改革发展的应该说正在修订完善之中,相信不久就会相继出台,文化部也正在制定“十二五”时期的文化产业倍增计划。我们将从完善政策体系,打造平台,完善文化市场体系这样一个思路入手,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关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这样一些内容将会重点纳入到这些规划之中。以上这些可以说预示着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将迎来大发展大跨越有利的时机。

 

    二、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元气和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可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有效的途径。园区和基地在一定区域内可以集聚起多个文化产业的门类和众多的文化企业。行业间联合共计,企业间合作共生,有利于产业链延伸也有利于生产要素和文化资源的整合。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通过园区和基地的发展,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的分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培育和壮大文化企业。 2、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的重要的举措。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园区和基地通过构建投融资信息咨询、科技服务、产权交易和行业交流、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平台,为企业发展提出较完备的公共服务,从而创造出更有利与发展的外部条件。园区和基地建设有利于公共研发能力的提高和研究成果的转化。通过搭建各种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的一系列的平台,可以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从而帮助文化企业提高产品和技术的研发水平,降低研发的成本,使研究成果能够尽快转化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 3、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也是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力一项重要的抓手。一般来说文化产业园区和集聚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程度比较高,包含着创意、研发、设计、制造、展览、交易等各个环节,可以打幅度提高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生产和交易的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基于园区和基地建设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从04年到10年,文化部先后就命名六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4家国家文化产业的示范基地和4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催生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发展壮大一批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的文化产业园区,也为全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典型,做出了示范。

 

    三、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总体发展态势喜人,以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基地为例成效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1、经济规模跃上新的台阶。经过测算,国家级园区基地2010年的收入平均增长率都在40%以上,国家级园区基地的总收入也达到了2500亿元,总利润达到了365.2亿元。2、龙头带动作用十分显著。以暴力文化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侨城集团公司等为代表各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领航者。以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天创文化演绎制作交流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外向型的文化企业,已经成为参与国际文化市场竞争的排头兵。3、文化精品不断涌现。《印象刘三姐》接待游客达到600万,累积门票收入超过6亿元。中外文化集团公司引进的世界著名音乐剧《妈妈咪娅》中文版市场反响强烈,出现一票难求的现象。4、科技创新能力显著的提升。2010年国家级园区基地合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数达到16626项,催生出深圳华侨科技文化有限公司,上海盛大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极具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5、以国家级产业园区和基地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依托。当然我们面对当前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的发展十分喜人的态势,我们也要保持一份冷静和理性。实践当中,园区基地功能定位雷同,缺乏特色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多头管理,恶性竞争,甚至是以文化产业园区基地之名搞一些房地产开发现象也是依然存在,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加以及时的解决。

 

    四、我们下一步在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基本的思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间内,我们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园区基地的建设工作。 1、科学规划推动园区和基地健康有序地发展。规划方面要做好五要:一要定位注重差异化。二是布局讲求科学合理。三是运营上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四是数量上从严控制。五是在质量上要不断地提升,“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十家左右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点扶持300家左右具有领先示范意义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加强管理,完善园区和基地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进一步强化对国家级园区基地的管理考核,对不合格的会限期整改,甚至撤销,明确建立退出机制。对地方文化部门命名园区基地要求明确认定的标准,严格认定的程序,实施动态的管理。 3、加大扶持对园区和基地服务水平。我们将积极争取有关的部门在税收减免、出口退税,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面逐步加大对国家级园区扶持力度,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关注和支持园区基地的建设。我们将支持各地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搭建起公共技术、信息、培训、展示交易服务平台,为广大的文化企业提供有效公共服务。 4、鼓励创新,推动文化企业不断做大做强。《六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园区基地应该在各项创新中加快培育骨干文化企业加速引进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 5、引领示范,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自主型产业。国家级园区和基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义不容辞发挥示范作用,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做到模范示范、效益示范、责任示范以及品牌示范。可以说,我们的机遇千载难逢,产业大有可为。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地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进一步拓宽思路,创新理念,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我们的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一定会在“十二五”期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的力量。谢谢大家!

 

    (以上为直播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