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曙光:青年电影人正在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

2016-11-29 08:3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日前,在第十一届华语青年论坛上,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特约专家、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做了题为《更新换代速度加快,青年导演时不我待》的主题发言,他指出年轻一代正在成为代表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一定是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力量。他们以新的观察角度、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电影语言和他们对年轻观众的了解,不断突破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为中国电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和新活力。同时也寄语青年电影人,除了有情怀,梦想,能力之外,还要有不害怕失败的坚持。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饶曙光 

  今天我们在美丽的江城武汉隆重拉开第十一届华语青年论坛的现场,我代表中国电影家协会代表李雪健主席和张宏书记向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大家因为对电影的热爱和青年倒导演的支持相聚在此,相信我们的聚会能碰撞出思想火花,创作的激情。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创建于2006年,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电影艺术》杂志承办。众所周知,现在以扶持青年电影人为宗旨的活动数量不少,但坚持时间最长,在电影业界口碑最好的无疑是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可以说,扶持青年导演、青年电影人的第一品牌是我们华语青年影像论坛!

  2006年,我那时候还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工作,差不多每一届都参加了其中的相关活动。因为我觉得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个是它的专业性,一个是它的公信力。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作为一个公益型的电影文化活动,我们并没有在产业方面拓展,但是刚才大家看到了短片,从平台上走出了大量的电影人,比如说李玉、万玛才旦、路阳、韩延等,他们都是在青年影像论坛走出来的,现在都是电影界有影响的重要人物。第十一届冯小刚副主席担任评委会主任,以及电影业界摄影、美术、剪辑、表演等业界翘楚担任评委,说明业界对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的关注和支持。

  2006年,我们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喊出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的时候,中国电影的市场规模还非常小,总体规模只有20多亿,2015年已经达到440亿;数天前已经超过了400亿,今年达到500亿没有问题,。迄今为止,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为中国电影业界推出了400多个作品,影人100多位,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效应,成为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也是中国文联和财政部支持的重要文化项目,十年磨一剑,从2015年开始,我们华语青年影像论坛移师武汉,武汉拥有近百所学校,武汉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领导者,和武汉的合作我们感到了无比的热情,也感到湖北武汉电影将会有新的起飞。两个团队也合作得非常好,从今年开始,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拓展,恢复了青年电影的投融资平台,更名为新青年制造,为青年导演搭建创意和动力聚合平台。这次论坛将有20多家华语电影节知名公司的制片人和导演进行项目对接和洽谈,我们相信有很多原创的作品在这里诞生。

  在武汉众多电影人探讨华语电影应该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因为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京剧名家谭鑫培主演的,而谭先生就是武汉人。除此之外,武汉也为中国电影输出了很多的人才。

  众所周知,2017年3月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将生效实施。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面对中国电影出现的一些新的情况,我们能为电影业、特别是青年电影人提供多少支持,为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工业提供更多支持。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无疑一直在为电影艺术创作和电影工业提供“造血机制和造血功能”。未来4天,集结35部优秀导演作品的展映活动和多个主题的峰会同时进行,理念和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于电影人和电影事业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电影盛会。

  从2016年二季度开始,中国电影出现了增速放缓乃至下降的情形。对于增速放缓乃至下降,现在有很多争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拐点。我个人一直坚持认为,这是中国电影的一次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过去的数量型和规模型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中国电影从数量型、规模型向质量型和内涵式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通过深刻的结构性调整促进中国电影的结构性优化,创造中国电影发展黄金时代的新景观,新业态。

  毫无疑问,中国电影的前景一定是乐观的。但我们也必须清醒,中国电影现在面临一个发展的关键时刻,可以说是困难时期、艰难时期。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围绕“潘金莲”发生了很多事情,也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个人坚持认为,中国电影在这个关键时刻和困难时期,不应该相互内耗,而应该团结一心,把所有的力量集聚到促进中国电影质量提升,促进中国电影的内涵式发展。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当中。电影让我们国家,让全社会,让每个人的奋斗目标,都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灿烂。华语青年影像论坛为青年电影人搭建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让每个青年电影人的奋斗目标变得更加清晰。提升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加强青年导演们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需要加强电影业界的相互交流和沟通,需要加强电影业界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和沟通。论坛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希望这样的盛会能让全社会更关注我们的青年电影人,关注当下中国的电影发展,让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这句美丽的口号转化为现实。年轻一代正在成为代表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一定是最活跃、最具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力量。他们以新的观察角度、新的思维方式、新的电影语言和他们对年轻观众的了解,不断突破传统电影的固定模式,为中国电影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和新活力。各种跨界新力量为中国电影所需要的类型拓展,带来了各种有效资源。而且,现在80后、90后乃至00后观众群体成长在互联网和游戏滋养的环境里,天生具有互联网基因,狂热追求更紧张的节奏、更线性的叙事、更有游戏感的视听。他们的需求、欣赏和消费倾向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中国电影的创作和生产。所有这些都为年轻导演、尤其是跨界导演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性机会。新导演们、跨界导演之所以能够迅速成为中国电影的新力量,在于他们对年轻观众的观影心理、观影需求有更直接的感受、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能掌握市场的脉动和走向。希望更多的青年电影人能不忘初心,为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新创造,新力量!

  为什么是你?这是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反复提出的问题,也是青年电影人需要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时时刻刻需要不断反省的问题。法国电影联盟前主席、著名电影制片人和选片人马克·毕栋先生谈到他个人的电影生涯,是作为剧务在拍摄现场给人端咖啡开始的(我们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一开口就爱说我要当导演,我要当制片人)。把梦想、理想怀揣在心底深处的他利用端咖啡学会了如何与电影业界的人包括大咖沟通,同时也学会了拍摄电影所需要的所有技能、技巧、技术,最终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制片人和领导者。毫无疑问,青年电影人有理想、有情怀、有抱负、有追求,但貌似更重要的还是与电影业界每个专业沟通和对话的能力。你不仅要有把自己的艺术情怀呈现出来的能力,也要有让别人尤其是投资者相信你具备一个真正的电影导演潜质的能力。“电影工业从青年开始”只是一个富有诱惑力的口号,但并非每一个有梦想的青年都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开始。电影是梦想,电影业更是梦想,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电影梦想,都能够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做电影需要有过人的才气,也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才财兼备,理想才能照见现实。现在怀揣电影梦想的人何止成千上万——加上微电影,网络大电影,真的是一个天文数字。要想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没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本领恐怕真的是望洋兴叹。为什么是你?情怀,梦想,能力以及不害怕失败的坚持,一个也不能少。

  众所周知,法国人对电影的热爱是深入到骨髓里的,这种骨子里对电影的热爱使得他们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任何方法来保护电影,让作为文化的电影的血脉与人类(电影无疑是人类最无害因而也是最伟大的发明)共生共荣,生生不息。因为热爱,他们提出了文化例外,文化多样性,不遗余力地维护电影的多样性。制定了若干强制性甚至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政策:如星期三是新片上映的时间,所有电视台都不能播出电影;电视台营业收入(是营业收入不是利润)的百分之三必须用来支持电影。笔者几年前到过法国电影联盟访问,听他们介绍法国电影联盟也有一项强制性的规定,就是一部电影所有人员的劳务不能超过一部电影预算的百分之五十。笔者也曾经在多个电影论坛上提出过这个问题,可惜没有引起方方面面的足够重视。现在中国电影业界确实有一些不太正常的现象,如个别明星拿走了百分之七十、八十的预算,造成了电影业界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明星打工的尴尬局面。这种情形继续下去显然不利于中国电影业界的整体利益,从长远看也不能可持续保障明星个人的利益。有些问题可以用立法来解决,有些问题也可以用行业公约来调节,比如说通过行业公约让明星零片酬或者低片酬出演青年导演的作品;电影业界著名的导演为青年导演做监制等等。

  查看作者更多的观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