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东:新三板在服务“双创”企业发展中肩负重任

2016-11-18 11:4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18日讯(记者 魏金金)13日,第一届中国新三板投资者大会(2016NICC)在北京举行。期间,中信建投证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李旭东发表了《新三板,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变量》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新三板重塑了资本市场的格局,在第四代科技革命过程中,新三板将发挥重要作用。

李旭东

  李旭东现场表示新三板的发展促使中国资本市场的层次结构逐渐成型,在沪深交易所之外,新三板开始在服务创新、创业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方面肩负重要的使命。当前以新三板为标准的未来资本市场错位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三个市场、三个板块、中小板、创业板受到整个外部因素的制约,注册制难以单兵突进,核准制将在一段时间内延续,沪深交易所对象仍将以比较稳定的产业和企业为主。

  “无论怎么改革,受整个投资者结构,还有法律环境的制约,创业板市场在短期之内很难接受一些没有盈利、没有收入的前沿项目进入这个市场。这就给新三板市场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新三板将审核权交给了市场,为大量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的亏损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路径。实际上我们看到新三板上表现突出的也大部分是这些企业,市值较大的也多是这些企业,而它们仅仅是因为盈利规模尚达不到上市条件,所以勉强来到新三板。”李旭东这样谈到。

  也因此,新三板凭借自身的优势,解除了广大中小企业上市的束缚,将企业上市的权利回复给企业,真正做到了还股于民。“只要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你是否亏损,无论你是大是小,都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至于做得好坏由市场来评判、投资者来判断。如果具备了盈利的基础、具备了主板上市的条件依然可以主板上市。”李旭东认为,新三板公司IPO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经过了规范,可以随时启动这个过程。如果一个没有挂牌的企业要IPO,前面就要经过一个比较长的准备时期,“特别是在IPO发行时断时续的情况下,当你看到情况好转想去申请的时候,市场又不好了。而在新三板上随时可以应对这个市场的节奏,至于转板虽然说现在还不太明朗,但是政策方面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李旭东认为,从长期来看,今后新三板对创新型优质企业在流动性方面将逐步放松,“当然这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接受过程,包括监管机构的接受过程,包括投资者、挂牌公司接受的过程和规范的过程。同时现在新三板上并购比较活跃,很多产业投资人,包括上市公司,纷纷把新三板作为一个并购池来遴选它的收购标的,应该说新三板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并购方面会有大的用武之地”。

  但同时,随着不断发展,目前新三板市场也面临不少问题。“新三板经历了三年的快速发展之后,现在开始进入一个换档整理期,一个市场整顿的阶段。目前来看,挂牌公司的增速在趋缓。市场快到一万家的时候,受监管政策改革的影响,挂牌门槛在逐渐地提高,这种门槛的提高不是指收入和利润的提高,而是对项目判断的标准改变了,存量项目在减少。受流动性影响,有些企业挂牌的积极性也慢慢减弱。我觉得这是正常现象,也是新三板发展到一定阶段进入常态化的一个必经阶段。过去三年毕竟不是常态,这里面隐含了太多的泡沫,新三板需要恢复到一个常态的发展状态,因此我们也不要抱有悲观的心态。” 李旭东接着谈到,当下市场的投资交易确实比较低迷,每天的交易量大概停留在5—10亿的阶段,“我觉得资金不是主要问题,信心才是主要的问题,从我跟投资者的接触来看,大部分人都在考虑进入这个市场,但大多数下不了决心,因为看不清未来,或者对未来市场发展的预期不明所以不敢下重注。现在大家之所以纠结,核心的问题还是市场的定位和发展预期不清晰,由此影响了市场的信心。当然市场的交易方式也影响了资金的进度,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也卖不出去,这也直接制约了市场的发展。我觉得市场的交易发展状况是阶段性的,随着未来政策预期逐渐清晰,交易可能随时都可以启动”。

  李旭东认为,虽然新三板的融资能力在下降,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却是可以肯定的。从现在的融资情况来看,新三板的融资,投资者的热情都在逐渐地回暖,大家开始从理性的角度来判断价值,“整体上来说,新三板从今年开始已进入一个稳步的巩固阶段。经过快速发展之后,市场隐含的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出来,主要体现在公司质量不高、中介机构的职业水平有待提升、项目遴选的质量差异比较大等问题,从市场交易来说,投资的门槛、交易方式仍存在一些分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李冬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