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地图新机会: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挖”财富(组图)

2016-10-25 09:39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25日讯(记者  徐红) 绘制在丝巾上的“丝绸之路”地图,画在羊皮挂件上的旅游图,旗袍上的手绘地图,还有印在背包和鞋子上的地图、刻在竹简上的地图、画在卷轴窗帘上的地图,甚至镜子里也“藏”着地图……日前,当记者第一次走进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厅,就被这里陈列的数百种地图文化创意产品深深吸引。 

  这些创意地图颠覆了以往人们对传统地图“高冷”的印象,让地图富有的文化底蕴通过艺术化、生活化、实用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其已开始在业内产生影响、获得声誉。 

   

  展厅里,讲解员在讲解地图文化创意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红/摄 

  中国经济网记者又来到这些地图创意产品的制作生产基地——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地图文化创意中心,进入办公区,一下就被走廊一侧的4个大画框所吸引,里面“装裱”的“一带一路”丝巾地图,犹如印象派大师的画作,引人入胜。 

 

墙上大镜框里是“一带一路”丝巾地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红/摄  

  在产品设计室里,几名设计人员正忙于创作作品,为了启发设计灵感,办公室四周陈列了很多从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淘”回来的奇珍异品,每个人桌上也都堆放着许多创意小玩意。胡启璐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她上学学的是绘画专业,正在画山脉纹路,这个工作对她来说比较简单。她所负责的“一二一”工作室属于手绘工作室,部门“创作”的全部地图产品,基本都是在手绘板上按照绘画技法手绘出来的,每一个地图作品都是一幅美图,不仅比普通地图更好看,还保留了普通地图精准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可见,地图与文化和科技的完美结合,开拓出了无限创意空间,为传统地图带来新的应用市场,前景广阔。

 

  胡启璐正在电脑上手绘地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红/摄 

  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厅里,有一幅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镂空剪纸地图,正是这一抹“中国红”,在第26届国际制图大会上,一举获得“专家评审委员会其他地图产品类一等奖”,这是我国参加历届国际制图大会在该类别地图作品中获奖等级最高的一次。专家委员会给予的评语是:“关于传统中国民间艺术的制图应用,非常惊奇和精致。”

 

  讲解员展示镂空剪纸地图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红/摄   

  地图+文化创意 另辟蹊径自主创新

   不可否认,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电子地图成为手机标配,随之地图市场竞争激烈。然而,就在国内外制图工作者把关注点都放在电子地图领域时,青岛勘测院地图文化创意中心另辟蹊径,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和先进生产工艺将中国特色文化融入传统地图,把纸质地图和电子地图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地图应用,在行业内独树一帜,开创了地图文化创意产业的先河。 

  开创先河,意味着就要“摸着石头过河”。 

  说起对地图文化创意产品的探索,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张晶莉深有感触,由于地图本身具备实用功能和收藏价值,传统的纸质地图曾非常受欢迎。2000年到2005年期间,每年勘测院仅地图广告一项收入就达到200万元左右。 

  然而,正当他们的“地图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时,2006年,互联网电子地图强势来袭,导航地图也势如破竹,冲击着传统地图市场,纸制地图市场出现疲软,似乎一夜之间就没了生意,一整版旅游地图收入从之前的六七十万元降到了几万元,不仅成本不保,更无利润可言,传统地图制图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青岛勘测院院长张志华表示,想想地图制图现状,如果还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在行业内“自娱自乐”,不接地气,只能使传统地图制图步入绝境。所以,想发展必须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 

  拯救步入“绝境”的传统地图产业

  2006年,青岛勘测院开始了地图文化探索之旅。 

  面对传统地图步入“绝境”的现状,有着20年制图经验的“老制图”张晶莉不甘心,她的老搭档、现任地图文化创意中心主任李伟也不甘心。为寻求突破,张晶莉和李伟“特别策划”了一次上海之行,这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从此便在地图文化创意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 

  当时去的李伟和赵孟远至今对2008年那次参观上海广告设备展仍记忆很深:“那次的展会规模不小,共有10个大展厅,我们用整整3天半时间,几乎没闲着,转遍了每一家展台,边看边记边收集资料,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回来后,他们便把取回的“真经”嫁接在地图文化创意产品上。卷轴窗帘地图、魔镜地图,还有防水地图,就是那次回来后的创意成果。 

  初战告捷,倍受鼓舞的团队成员创新热情分外高涨,每个人都怀揣一个地图“创新梦”,利用一切机会钻研创新,随着近2000件作品新鲜出炉,地图文化创意产业在此开始酝酿,同时开创了地图制图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先河。用中国科学院高俊院士的话说,这是“地图制图的一场革命”。 

  有了近2000件产品的积淀,为举办地图文化盛宴奠定了基础。2014年、2015年,以推广地图文化、展示地图文化新成就、探讨地图文化创新应用的首届、第二届地图文化节分别在青岛市、南昌市盛装开幕,将地图文化全面的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是对青岛勘测院地图文化的大检阅,同时也开启了其地图文化产业化之路。 

  

 在国际论坛上进行的地图元素时装秀  中国经济网记者徐红/摄

  地图文创产品走向世界 绽放异彩

  同时,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地图文化创意产品被带到了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异彩。2014年,在联合国第三次全球地理信息管理高层论坛上,一场地图文化创意产品秀、时装秀,嗨翻全场,气氛热烈。展示完毕,展示的产品全部现场拍卖,每件起拍价为100美元,竞价人更是踊跃。2015年,百余件地图文化创意产品漂洋过海亮相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第27届国际地图制图大会,琳琅满目、形式多样、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展示区域,成为当时大会的一大亮点,也是最受欢迎的展区之一。 

  如今,我国地图文化产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良好发展势头,作为地图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拓者和引领者,青岛勘测院的各类地图文化创意产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每年地图文化产品展厅吸引参观者多达万余人次,这里既是青岛市中小学生地图科普基地,又是极具特色的地图文化宣传窗口。“‘文化创意+地图’实现了地图由传统单一的地图产品到多元、现代、高科技的新型地图文化创意产品的转型升级,使传统地图产业形成‘跨界、融合、渗透、提升’的发展态势,拓宽了传统地图产业的覆盖面与内涵深度,增加产业附加值与竞争力,将助力行业转型发展。” 张志华表示。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