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高峰论坛在西安召开

2016-10-24 09:41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西安10月24日讯(记者成琪)为进一步探索特色文化产业在促进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经验和有效途径,10月22日,“首届特色文化产业与扶贫攻坚高峰论坛”在陕西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共有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公室、文化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中国传媒大学相关负责人以及北京、上海、河北、山东、贵州、四川、云南、湖北、山西、浙江、河南、陕西等地社科院及高校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在22日的主题发言和讨论中,专家学者们按照中央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与要求,总结全国各地特色文化产业助力扶贫攻坚工作等方面的做法、经验和问题,分别从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与资源整合、文旅融合发展、文化扶贫机制创新、产业政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交流及分享,并藉此将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领域出现的新动态、新问题、新机遇展现在全社会面前,推动特色文化产业与相关领域更广泛、更深入融合发展,为更加深入探索文化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有益尝试。 

  会议认为,扶贫脱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性问题,具有人类核心价值指向,也是《联合国千年目标》和《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主要议题和目标之一。特色文化产业来自民间,贴近民生,兼具遗产保护、文化传承、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和文化富民等方面的复合型功能。近年来,一些贫困地区依托其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衍生品、历史遗存、特色乡村等文化资源,以及森林、山地、湖泊、湿地等生态资源优势特色,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实现了资源保护、利用、脱贫致富等多重效益,在发挥特色化产业扶贫脱贫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会议认为,精准扶贫应该从寻找贫困的根源入手。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本质是文化贫穷,即思想文化和教育落后,核心价值缺失。因此“扶贫先扶志”,文化扶贫应该可以在精准扶贫中发挥基础性、引领性和造血性的作用。各级政府及社会力量通过文化扶贫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扶贫,让老百姓在参与文化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过程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从而建立自信心,并改变当地的文化生态环境,增强创新创业氛围,促使贫困人口逐步在地实现脱贫致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这表明,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契合当地人文和自然生态条件,是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内生性、造血性和可持续的扶贫方式,在“十三五”扶贫攻坚中可以大有作为。 

照金考察交流会议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会议建议研究制定特色文化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方案和行动计划,以及特色文化产业在精准扶贫方面的财税、金融和相关保障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特色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各方社会力量参与到精准扶贫工程中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文化产业精准扶贫的教育和人才培训,从而促进特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除专题研讨和分组交流外,主办方还安排了照金文化扶贫工作现场考察,与会专家将结合实地考察情况进行现场交流,在论坛闭幕式上,与会单位和学者共同发起《文化扶贫行动·照金倡议》,以期共同携手,联合学术界、产业界等民间力量搭建一个特色文化产业扶贫联盟,进而通过各方努力,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在扶贫工作中做出应有贡献。 

  本次论坛由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陕西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陕西师范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照金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文化产业、国内各高校、科研机构方面的知名学者范建华、金元浦、齐勇锋、贾旭东、傅才武、鲍志成、李康化以及相关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