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书林:中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学术出版中心

2016-08-25 10:2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8月25日讯(记者 魏金金)作为全球出版业的重大组成板块,中国出版业的发展一直备受世界关注。8月24日,在首届“2016全球出版50强峰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会长邬书林就“中国出版业未来展望”做了主旨演讲,并用四个核心观点透析解读了今后出版业的理性发展抉择。

邬书林

  其一,他认为出版业目前是传媒业中非常坚挺的板块。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是如此。并现场分析多种原因促成图书市场和纸质图书回升。据悉,《华盛顿邮报》在2014年3月~5月连续发表3篇书业回升的分析报告。美国出版商协会、美国图书馆学会、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分析了2013年以后美国出版业回升的原因:首先,图书馆经费又重新用于购买纸质图书,“过去十多年间,美国经济不景气,图书馆经费相对平稳。而图书馆面对信息技术革命,将绝大多数经费用于阅览室改造、数字化设备采购,使原来用于购买纸质书的经费大幅减少。经过十多年的改造,2013年美国大部分图书馆完成了数字化改造,经费又重新用于购买纸质图书,这对传统出版业是个利好”。其次,读者依然倾向纸质图书阅读。美国YouGov在一项对当下各年龄段阅读倾向的调查中显示:2000年后出生的人中,34%的受调查者认为数字化阅读不可能取代纸质阅读,只有7%的人认为数字化可以取代纸质阅读。这个数据使出版业更加坚定地要把图书做得更细、更好。这也是目前世界上对传统出版业比较乐观的重要依据之一。68%的受调查者认为互联网虽能把信息进行整合,但能够使人静下心来阅读的依然是纸质图书。

  其二,中国大众出版持续拓展与提升的空间依然巨大。这大概有四个主要因素助推:

  1. 阅读推广与全面阅读纳入国策,客观上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新的阅读环境;

  2. 网络渠道的多元化与实体渠道的转型升级相互促进的新格局逐渐形成;网络书店不是一家独大,也为出版带来了更多渠道活力与生机;11部委联合发文促进实体书店发展,让读者重新回到实体书店 ,大大提高了图书在实体空间的能见度;

  3, 图书质量和品质提升满足了读者文化消费升级的需要;

  4,新的教育改革政策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时间。

  其三,中国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学术出版中心,“世界出版业的中心始终在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中心,从中可以发现知识和信息在人类文明与进步中的作用,出版传承着人类文明世界出版中心的变迁,例如:古希腊、中东、欧洲、英国、美国;中国的机会在于,中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尤其是巨大的经济规模,为我们学术出版奠定了最为坚实的基础。研发投入的稳步增长是发展中国学术出版不竭的内容来源,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为中国学术出版长远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宏大的研发队伍是发展中国学术出版的生力军,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科研生产国,仅次于美国,主要科研大国发文质量比较中国处于世界第五”。可以说,相对健全的传播体系是发展中国学术出版的重要力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也为发展中国专业出版提供了空间。

  其四,出版业的未来在于出版的核心功能不可替代。 对出版未来的能否生存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过,在过去的20年中,信息技术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人类知识的生产与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深刻地改变了出版业的外部生存环境与出版业自身的运行,甚至出现了“出版业还能不能生存”的讨论。邬书林强调,出版工作应当是知识生产传播的组织者,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传承文明是出版的本质功能,也是出版业永不凋落的根本原因。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