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黄集伟等集聚北大 议十年网络语言变化

2016-06-27 13:47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魏金金) 26日下午,著名作词人方文山、鬼才作家马伯庸以及接力出版社副总编辑黄集伟三人在北京大学共同作客由搜狗输入法字媒体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的“网络十年,青年碰撞:中文和新语言文化的青春视角”对谈讲座。期间三人就当下网络语言的发展演化进行探讨,思维碰撞各抒己见。

方文山

  讲座一开始,方文山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风趣幽默地讲解了时下年轻人熟悉的网络流行语。他认为,外来词汇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词汇的多元性,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相对于西方不断地造新字,“我们更多的是频繁创造新的词汇”,并表示,“汉字的独特性是迥异于其他的文明的,两千年前的石碑在北印度出土,印度人看不懂是因为字母会改变;但只有汉字,我们的子孙是可以直接读懂老祖宗的碑文,那是因为汉字具有千古不移的文字特性”。

黄集伟

  黄集伟则从从语言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这些词语产生的源头、存在的特点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心理特质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并把10年来的网络语言概括成三种变化,第一,生存方式的变化;第二,修辞方式的变化;第三,社交方式的变化。所谓生存方式的变化就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段子化,即段子化生存;再者就是句子化生存,比如,2012年比较流行的几款句型,如“不能说脏话,那我没什么好说的了”、“吃地沟油的命,操中南海的心”、“你幸福吗”、“”元芳,你怎么看”等。黄集伟认为,“这种转化其实是可以看到大众语文生活日渐节约的一个倾向。在一个一切都以效率为标尺,且日趋信息化、媒介化的社会中,便捷才是最高原则”。最后一个生存方式的变化则是影像化生存。

  具体到社交方式的变化,黄集伟现场归纳为表情社交、朋友圈图片语文社交、视频社交这三种形式,“朋友圈语文是一种很独特的语言方式,它是伴随着微信这一超级APP的强大兴盛而来,这种‘语文’甚至被我当作是一种外语,一个完全不懂朋友圈语文的人,今天是没有办法展开正常的社交生活的”。黄集伟坦言,朋友圈语文本身的族群性和表演性,注定了它是一种圈子化的社交语文,“从诞生之日起,无论是点赞还是手动点赞,无论是愤怒还是群喷,它的情感标准一定大于其本身的是非标准,加上这种社交本身所具有的表演性,所以在朋友圈里面想看见人心险恶是比较难的,但是看见沸腾的鸡汤确是容易的”。

“网络十年,青年碰撞:中文和新语言文化的青春视角”对谈讲座现场

  在座谈环节中,方文山、马伯庸、黄集伟各自围绕互联网语言、青春视角以及十年维度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观点分享。嘉宾们自曝最熟悉哪些网络流行语,进而深入探讨近十年来互联网出现的热词、热句以及它们出现的原因。对于网络语言本身是否会对整个汉语言文化生态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黄集伟表示,网络语言是不是会影响汉语的纯洁、影响我们公众的表意空间,“我觉得是想多了,语言本身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河床,里面有很多的洪流波涛、浪花,有树枝,有泥沙,但是这个河床崩溃是不可能的,而且它自身是有净化功能的,有的词就活一天,有的词可以活10年,所有那些所谓语言被污染、被幼稚化的担心,其实是想多了”。

  马伯庸从自身写作经验出版,同样表示网络流行语的寿命是非常短的,从功利角度来说,“即使想用网络流行语去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也可能是得不偿失,每一个网络流行语的背后都有一个经典的影子在跟着,所以我们希望的是能够做到在影子后面去创造一些网络流行语的源头,而不是说跟随网络流行语,因为跟随本身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搜狗输入法字媒体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语言是属于年轻人的网络用语,它反映的是当下时代年轻人的生活,不同年份的互联网语言,表现出不同年份年轻人的青春切片,同时也希望大家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同时自觉保持健康的网络言行,共同营造文明上网的风气。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