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僵化管理到柔化治理 以文化善治凝聚社会共识

2016-06-22 11:0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济南6月22日讯(记者魏金金)城中村改造素有“天下第一难”之称,其背后所牵涉的土地、房产、村名治理、生态、治安等问题一直都是困扰地方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济南历下区姚家镇一改以往僵硬化的行政治理模式,以文化抓住人心、挖掘人性、引导民智、促进民和,借助文化软实力,成功走出了一条基层文化善治的探索之路。 

  21日下午,当记者来到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街道,一下车,就被雁翔苑小区的失地农民服务中心所吸引。在姚家街道党工委书记曾素燕一行的介绍和引领下,有关失地文化服务中心背后的故事被一点点揭开。 

  据悉,失地文化服务中心,本是姚家街道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问题而设置的就业指导与技能服务场所,但除了为那些失地的农民提供创业、就业的指导与保障外,里边同时进行着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多元化文化服务项目。既有百姓大舞台、消夏晚会、民俗展览、儒学等常设文化活动,同时也有乒乓球、武术、象棋、麻将、书法、等文化休闲活动。此外还有图书阅览室为在住居民提供充分的便利,包括科普活动室、追梦乐园等也为青少年提供了课堂之外的又一个学习交流场所,小区里的大妈更是可以自由选择在专门的体操室、声乐室、健身室等尽情放松。一位甘姓大妈在接受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每天都会来这儿和姐妹们跳个把小时的舞,然后等到孙子孙女快放学的时候再出门接他们,自己非常喜欢并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状态。 

  转型阵痛 

  居民社会共识认知缺失 

  在采访过程中,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到,作为城乡结合部,姚家街道位于厉下区东部,原本基础设施薄弱,是2007年由姚家镇撤镇建立的,总面积约17.48平方公里,下辖7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现常住人口10万余人。 

  近年来,街道一方面抓住了城市化发展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大发展、大跨越,但另一方面,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街道也随之进入了矛盾突现期和转型阵痛期。在急剧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姚家街道过去的农村格局被打破,村民原有的生活秩序也发生了急速转变,对于现有生活环境认同感相对缺失。与此同时,伴随产生的社会矛盾与民生难题不断激化,群体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曾素燕谈到,究其思想文化原因,在于居民缺乏对社会共识的认知,价值观分歧严重。 

  以文化人 

  另辟蹊径文化善治模式成新探索 

  作为现代政府管理创新的方向之一,政府善治不仅是政府与非政府主体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而建立的一套机制,同时也是双方共同管理社会的一种合作模式,十八大之后,善治逐渐成为中国梦的实现路径。而文化善治,不仅仅是现代化、信息化、法治化时代的必然选择,同时更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背景。 

   

  传统老物件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俗话说“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任何社会矛盾的背后都存在人性因素,挖掘、引导人性才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关键所在。在整个走访过程中,曾素燕介绍到,姚家街道针对村民文体活动匮乏、怀念乡土乡情、缺乏城市生存技能等实际情况,姚家街道专门在雁翔苑小区打造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包括以“记住乡愁”为主题的民俗博物馆、孔子学堂以及新市民学校、百姓舞台、体操室、曲艺大舞台等,尤其注意老幼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通过让村民下楼就能参与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保留传承传统文化,开展相关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的生存技能、加快其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方面向市民化转变,推动和谐邻里关系打造。

   

  民俗博物馆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管建用”三位一体 

  有效盘活社区文化服务资源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当前很多地方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存在“重设施建设、轻管理使用”的现象,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高,活力不足。为此,在今年4月份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就明确提出,要坚决避免公共文化设施建而不用、用而不当。曾素燕对此谈到,为了打破这一问题,姚家街道依托辖区内4所大学和山东博物馆、山东档案馆等资源优势,通过物业培训、军地共建等资源共享活动,结合文化广场、文化街等资源,周期性开展大型广场演出、民俗展览等活动,盘活整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大院等场所,稳步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图书阅览室温馨一角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姚家街道在辖区范围已先后建成配置齐全的1个多功能文化站、7个农村文化大院、5个社区图书馆和2个社区活动中心供辖区居民开展文娱活动。在剩下94个未实现居委会覆盖的小区范围之内,今后还将继续通过协调、租赁、整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场所建设。 

  德孝润民心 

  突出社区道德氛围营造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孝亲文化日渐式微之今天,弘扬孝亲文化更是与社会的幸福指数密切相关。

   

  孔子学堂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据曾素燕介绍,姚家街道在文化善治的实践探索过程中,尤其注重营造社区的道德氛围,发挥传统道德的约束与教化作用,此前曾主动联系孔子基金会将辖区内新馨家园小区内的活动广场改建为以“孝心百句”、“白话孝语”等为内容的“孝”广场和“孝”文化长廊,通过汇编、发放《孝心百句》,组织敬老文艺演出等形式,在小区营造尊老、爱老的道德氛围。 

  不得不说,在基层治理之困日趋凸显的今天,文化善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的的确确是一场漫长的走心工程,而基层文化建设要想真正实现从原本僵化管理到柔化治理的转变,政府部门与居民包括其他力量共同配合的重要性同样不言而喻。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