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曙光:票房增速放缓利于看清中国电影一些问题

2016-06-15 17:1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15日讯(记者 张雪)2003年中国电影启动了产业化改革,13年以来中国电影保持了30%以上的高速度增长。但是今年4月、5月,中国电影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5月份甚至出现了同比下降,这样的情况让大家又感到了担忧。在6月14日下午召开的第二届国际影视文化产业发展与投融资北京论坛上,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针对票房增速放缓的问题做出了分析,他表示适当地降低一下速度,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 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雪/摄

  以下根据饶曙光发言实录整理: 

  首先要理清楚中国电影高速发展的动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发展就会有一个更准确、更精确的预估和判断。中国电影为什么会高速发展? 

  第一个原因,得益于中国陆续出台的各种电影优惠政策,为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政策平台。从《2009年国务院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后,出台的一系列的政策,对即将出台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我们有很多的讨论。大家觉得这个法律并不尽善尽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存在着一些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个电影产业促进法它也给我们透露了中国已经把我们电影产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战略。 

  第二,中国电影高速发展,加速度发展,与人均GDP高速增长存在着直接因果关系。从2003年到2015年,我国人均GDP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8000美元,其间包括电影消费在内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一个爆炸性的增长。观影的人次,观影的频次都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观影频次增高,忠诚度关注也有效增加,这与中国中产阶级的稳定增长呈现一个相吻合相匹配的结果。 

  第三,四线城市,包括县级以上城市数字影院的不断升温和加速,使得电影消费从传统的北上广深,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迅速扩展到三四线城市,以及数量更大的县级城市。如今地球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就是“小镇青年”,小镇青年仿佛一夜之间从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冒了出来,成为中国电影看得见摸得着的新的增长点,并且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但是小镇青年们对电影的忠诚度、持续的热情到底有多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观察和分析,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第四,中国电影需求空前旺盛,其实也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而放大的一种口红效应。大家知道在经济增长趋缓的时候,文化增长呈现出一个逆势的上扬。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面临艰难的经济转型,在这很大程度上放大了电影需求、电影消费的口红效应。我预计,中国电影市场起点低,城镇化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电影消费需求旺盛,将会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保持一个较高速度的发展态势。换句话说,在中国城镇化过程没有完成之前,中国电影仍然会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我想中国电影正在发生一些结构性的变化。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各路资本,包括房地产,包括煤炭、餐饮,特别是互联网,我有两个形容词,就是他们以百米赛跑的速度,以不计成本的方式疯狂的进入电影界,特别是金融资本的进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电影游戏规则,改变了电影原有的逻辑,包括《叶问3》事件都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买票房、拉高中国电影票房,其实这里面也有很多泡沫。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适当地降低一下速度,会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电影存在的一些问题。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