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
对话人:本报记者苏显龙
我国现存千年以上古县700多个、古镇千余个
古地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记者: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地名保护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如此高度的重视?
刘保全: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具有本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许多国家都把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地名科研与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
记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国地名文化遗产方面的情况吗?
刘保全:中国著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指出:“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之地名文化,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之瑰宝。”据我们调研和评估,我国现存千年以上的古县名有700多个、千年古镇1000余个、千年古城(都)500余个、古村落10万余个……这些古老地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刘保全:比如,河北涿州是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地方,是中国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儒学一代宗师卢植和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祖地,形成了典型的卢氏宗亲文化。“涿州”这个古老地名成为诸多历史文化的指代地、涿州地域文化资源信息的载体,成为世人瞩目的地名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