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对乱改地名说"不"(图)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文化要闻 > 正文
 
地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对乱改地名说"不"(图)
 【进入论坛】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2007年11月22日 13:42

 

    嘉宾: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主席、中国地名研究所所长刘保全

    对话人:本报记者苏显龙

    我国现存千年以上古县700多个、古镇千余个

    古地名蕴含深厚文化内涵

    记者:前不久,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二十四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地名保护为什么会引起国际社会如此高度的重视?

    刘保全: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具有本身的文化认同性与延续性。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许多国家都把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作为地名科研与地名工作的重要内容。

    记者:您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国地名文化遗产方面的情况吗?

    刘保全:中国著名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罗哲文先生指出:“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之地名文化,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之瑰宝。”据我们调研和评估,我国现存千年以上的古县名有700多个、千年古镇1000余个、千年古城(都)500余个、古村落10万余个……这些古老地名,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见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石。

    记者:能举个例子吗?

    刘保全:比如,河北涿州是三国时期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地方,是中国义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儒学一代宗师卢植和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祖地,形成了典型的卢氏宗亲文化。“涿州”这个古老地名成为诸多历史文化的指代地、涿州地域文化资源信息的载体,成为世人瞩目的地名文化遗产。

来源:人民日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数据载入中...
 
  编辑推荐
白乐天"催命"关盼盼
世界十大"最性感"建筑
梦露游玩旧照首度公开
希特勒战时休闲生活照
 
圆明园首次展回归文物
中国最大王妃墓将开放
·"和氏璧"并非翡翠雕琢
·刘家庄改写济南建城史
·济南出土千年"唐三彩"
·宋代广州八大"卫星城"
·豪华墓演绎英雄爱美人
·菏泽一工地惊现古沉船
 
玄烨亲手雕刻的"陪都"
"帝师"翁同龢嗜食鲥鱼
·再生缘作者出生地失火
·上海滩"游民王国"覆灭
·陈纳德军服亮相抗战展
·梁实秋夫人游园照曝光
·郁达夫"毁家诗纪"背后
·新闻出版界泰斗邹韬奋
 
 
翰墨场中参透世情冷暖
"沧海""巫山"都"无行"
·冰心是我的一盏"明灯"
·希拉里梳起30年前发型
·"南城土著"怀念老花市
·1655年就有"牛仔布"了
·台湾民众中秋烤肉起源
·砂锅居幌子"过午不候"
 
  视频专区
 
  博客地带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