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份,我们将赴北京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请。”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主任文德霖拿着一叠厚厚的申遗资料告诉记者,这份资料花去了他们半年的时间。
先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
长沙铜官窑遗址位于望城县丁字镇彩陶源,是唐至五代时期制瓷遗址,铜官窑有闻名世界并且是唐代以来保存最完整的一条古龙窑。距今1000多年,是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的发源地,堪称陶瓷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长沙市文化局估计,今后,铜官窑遗址即使列入今后5-10年的预备项目,也需要经过数年才能正式申报。申遗之路十分漫长。
对此,文德霖透露了他的一个初步想法。“我们想先为‘釉下多彩’的工艺申请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作为探路石。
保护:盗掘等违法事件未再发生
前几年,铜官窑曾一度被偷挖,本报对铜官窑进行了密切的关注。文德霖告诉记者,遗址管理处成立后,采取8名保安分三班24小时不间断、地毯式围绕600亩保护区进行巡逻,连吃饭时间都有保安在岗的措施进行保护,确保长沙铜官窑遗址管理处成立以来无一起盗掘、收购、拾捡等违法事件的发生。在保护过程中,拾捡到地表裸露文物1200余件,其中完整器物60余件,经文物鉴定专家鉴定,有国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1件,还有一批珍贵文物尚未鉴定。
去年4月18日,通过全面调勘,发现重点保护区内古龙窑遗址共有46处,原来发现为19处。
从长沙到铜官窑,由于道路不畅,导致铜官窑养在深闺人未识。今年将拉通长沙窑大道。按国家二级公路旅游专线要求设计的长沙窑大道全长14.2公里,预计今年10月可竣工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