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概括的群体
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目前还没有什么人进行全面的观察记录。“在整个层面上说清楚很难。”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说。这个学会和中国社科院清史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都表示,对皇室后裔的研究不多,掌握的情况也很少。北京市民委则称,他们掌握的情况针对北京市的各个少数民族,没有满清皇族后裔的名单和其他资料。
赵书因此成了这方面的“专家”,这位北京市民委前任副主任已经退休,在北京市文史馆从事研究工作。
他说,他与北京市的大多数皇族后裔打过交道——前提是他们是近亲宗室的成员。在政协会议上,他4次与溥任住一个房间。印象中,“任四爷”溥任是个非常简朴的人,崇文菜市场的酱豆腐比东四的便宜,他就骑自行车去买。“皇族后裔们都很平和、老实。”赵书说,“这可能跟他们的家教有关系。”他还强调,这里不包括“散宗室”和普通满族八旗子弟。他本人也是满族人,属正白旗。
金毓嶂的回忆可以与此参照。他记得自己青少年时期家里一直很穷,直到兄弟们都上了班,家里的情况才好起来。
阎崇年说,皇族后裔包括三部分:近亲宗室,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后裔;宗室嫡系子孙;闲散宗室。他说,这些人从事什么行业的都有,难以归类,而且遍布全国,即使有关机构进行查访也有着很大的难度。
关于“爱新觉罗”的姓氏,在赵书看来有个有趣的现象。“正支的皇族后裔很少自己冠以爱新觉罗氏,旁支的就喜欢这么叫,尤其是在书画界。”他给这种现象起了个名字,叫作“时代功利性”。给自己冠以“爱新觉罗”姓氏的皇族后裔们则认为,一些闲散宗室的态度不太恰当。毓紫薇在报纸上读过关于“爱新觉罗·州迪”的报道,她认为这个人是假冒的,“穿成那个样子,一看就是个骗子。”
金毓嶂和他的父亲溥任一样,认为州迪的行为不妥当。“这个人比较怪。”他说。
在沈阳,60岁的德崇开了一家“爱新觉罗·德崇文化商行”,专门经销清代传统的文化工艺品:各式各样的香料荷包、老虎枕、小旗鞋、格格装、武士服和八旗徽章等等。1992年,他曾创办了“全国第一家满族物资经销公司”,以民族图腾“海东青”命名。他还是东北地区第一个建成火鸡养殖场的人,培育尼古拉重型白羽火鸡。
如果你叫他“德崇”,他会嗓音洪亮地纠正你:“我是爱新觉罗·溥!”
在1970年代以前,这个满族男人默默无闻,在发表了一篇题为《岳飞是千古忠臣、民族英雄》的文章后,开始在当地引起注意。现在,他已经开始不时地在沈阳媒体上发表关于满族事务、历史和文化的意见。他称溥任为“四哥”,自称是皇族后裔,不过,他的家谱中的贵族血统的证据要追溯到努尔哈赤才可见到。
对比几个历史阶段皇室后裔或低调或高调的行为方式,北京市满学会会长阎崇年认为,辛亥革命后,皇族后裔纷纷改姓,建国后的一段时间里又强调阶级划分,因此皇室后裔对“爱新觉罗”姓氏比较忌讳;现在他们以家族为自豪,恰好说明社会心态的宽容与进步。
在满语中,“姓”叫作“哈喇”。老北京人初次见面时会问对方:“贵哈喇?”他们如果来到当代,会发现喜欢回答“爱新觉罗”的人越来越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