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商业味太浓影响申遗 改造所需折抵历年收益
 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五台山商业味太浓影响申遗 改造所需折抵历年收益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31日 10:19
李建军

    官员有话

    “名气大了,最珍贵的东西反而逐渐丧失”

    对此,陪同记者采访的地方官员也深有感触,“商业味太浓,不利于申报工作,我们正在加紧解决。”

    他们说,这次申报世遗过程中,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和有关专家都提出了类似意见:商业化、城镇化、人工化现象太过严重,“因佛教圣地而得名,但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的结果却是,一些原始的、最珍贵的东西反而逐渐丧失。”

    正在研究解决办法

    对二十多年来五台山发生的变化,山西省宗教事务管理局一直满怀忧虑地关注着。办公室主任陈建平告诉记者,在改革开放之初,五台山台怀镇只有寺庙和为数不多的村民住宅。此后,随着旅游的日益兴旺,宾馆、酒店等商业设施纷纷建成。对此,省委、省政府也高度关注,多次开会研究解决办法。

    应该努力保持特色

    陈建平认为,五台山之所以得名,就因为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无论是否申遗,都应努力保持自己的佛教文化特色。他认为,对中心保护区内所有商业设施进行拆迁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也非短期内能一蹴而就,在此之前,有关部门应该对其加强管理规范,消除无序状态。

    “现在,我们得为历史欠帐埋单”

    “申遗的过程,对我们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对此,五台山风景区区委副书记闫玉章深有感触,“这个过程,是进一步全面提升景区品位、在一个更高的平台和方向上发展的过程。”

    曾经误解申遗

    “申遗的口号,我们在1999年就喊出去了。那时,很多同志不懂得申遗的具体条件和程序,还以为只要我们把这个想法说出去,马上就会有人过来把我们领入世遗组织的大门。还有人认为,以我们五台山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优势,进入世界遗产序列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还有人认为,所谓对文物的保护,那是文物保护区内的事。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