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人民评论:关注社会现实人生 才会拨动观众的心弦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5月22日 15:22
向兵

 

蔡子君画

 

    提要:一味炫技,一门心思营造“视觉冲击力”,营造出的只会是感官麻痹的审美疲劳。任何艺术只有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才会拨动观众的心弦。中国电影如果对人民失去了关怀的热情和能力,人民也就没有理由去喜欢电影。

    不久前,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几部直面现实的国产新电影《天狗》、《留守孩子》、《院长爸爸》等,引起了大学生们的极大兴趣。几天时间里,上万名学生争相观看了这些影片。不少学生说,他们是含着泪水看完影片的,“希望银幕上多一点这样关注现实、让人动情的电影!”

    好些年了,一说起电影似乎总是和“大片”,和“视觉奇观”连在一起。一部影片如果没有悬乎的动作、玄妙的特技、炫目的场景,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奇观”,就没有“可看性”,就不值得一提。于是,一些电影的投资越来越高,场面越来越大,影像越来越离奇,然而观众在获得暂时的视听快感后,心灵受到的启迪与冲击却越来越小。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100多年前电影诞生时的情景。19世纪末电影问世时,不论是爱迪生发明的活动图像小箱子,还是卢米埃尔兄弟的投射式银幕,都靠着用狂奔的马匹、跳跃的舞蹈、迎面开来的火车,或者身首异处、脑袋在尘土中滚动等令人匪夷所思的画面,来吸引世人的目光。但没多久,电影的先驱者们便告别这一味炫技的杂耍时代,利用蒙太奇手段拍摄出了一批富有思想内涵、对人生和社会具有积极影响的银幕作品,由此开始了电影艺术一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电影的表现力已可谓无所不能。如今的银幕上,山呼海啸、洪水猛兽,千年神话、未来世界,黑客帝国、星际战争,真可谓无奇不有。然而这些美轮美奂的影像不少远离现实,不识人间苦乐,因此常常缺少直抵心灵的感染力。难怪有人说,长此以往,电影恐怕要回到100多年前诞生时的杂耍时代了。

    一味炫技,一门心思营造“视觉冲击力”,营造出的只会是感官麻痹的审美疲劳。但心灵终究是不会麻木,淡漠现实、淡忘人间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艺术只有关注社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作用于人的情感,才会拨动观众的心弦。面对正在发生的现实生活,艺术家有责任把自己深入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通过作品艺术地呈现出来。虽然观察的角度是独特的,而思考是具有时代性、公众性,可交流的。因而它能拨动观众的心弦,产生认知和审美共振,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力量。

    为了应对以细腻描写见长的电视剧的挑战,电影要张扬大银幕的表现力;电影的产业化带来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对影片题材、风格、样式的多样化追求。然而无论有什么样的创作追求,都不应忘了关注现实,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在追求视觉效果和娱乐性的同时,也应追求作品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这是电影人应有的艺术良知和社会责任,也是作品赢得观众、赢得市场的必然。银幕上流动的光影只有折射出时代的身姿,和观众的心跳在一起时,才会受到观众的真正欢迎。诚如一位电影管理工作者所说,中国电影如果对人民失去了关怀的热情和能力,人民就没有理由去喜欢电影。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