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周樱"盛开东京28载 人民评:一样樱花两种态度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11日 07:38
曹鹏程

    9日的东京晴空万里,“周樱”茂盛的花枝好似铺满了蓝天,洁白的花瓣随风飘落。该校中国研究会的学生在树下向来宾介绍“周樱”的来历。

  创价大学的创始人池田大作是日本创价学会第三代会长。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池田大力倡导日本“赎罪”,与中国携手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1971年池田率公明党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热情接待,为1972年中日建交打开了局面。1974年12月,池田再次访华时又见到重病在身的周总理。总理感慨地回忆起自己在日本求学的岁月,池田邀请他在樱花盛开的时候重游日本。周总理说:“希望如此,但是恐怕难以实现了。”总理的话让池田难以忘怀。1975年,创价大学首次接受了6名中国留学生。在池田的建议下,中国留学生在校园里为周总理种下了樱花树苗,这就是“周樱”。然而,总理终于未能重游日本。1979年4月,樱花又开了,总理夫人邓颖超替总理完成了这个心愿,池田又亲手在校园里种下了一对“周夫妇樱”。

  一年一次的“周樱观赏会”成了创价大学例行的文化节,今年已是第二十八次。这天所有的活动都由学生社团组织,牵头的社团是中国研究会,除了纪念“周樱”,还有古筝和管弦乐演奏、书法展示、日本舞蹈、茶道等节目。

  “周樱”和“周夫妇樱”在创价大学扎了根,中日友好的感情也深入学生们的心中。

  【延伸阅读

    同是樱花,两种态度:是花是耻?武汉大学樱花卷入“国耻”之争

    每年3月下旬,武汉大学也举办樱花节。不同的是,随着樱花缤纷,一场关于“是耻不是花”与“是花不是耻”的争讨也迅速升温。

    在国内一门户网站的观点交锋栏目里,争论相当激烈。认为“是耻不是花”的网民指出:樱花虽美,但国耻勿忘。武大的樱花正是侵华的罪证。那里的樱花,是为了慰问日本士兵,鼓舞他们的士气,以望其为继续侵略而努力。所以,这里的樱花不能成为全国人民追逐、“仰慕”的对象。

  而认为“是花不是耻”的网民反驳说,“树本无辜”,“景物无分国界也”。他们认为,“这些樱花虽然的确是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华大地上耀武扬威的产物,但它本身是无罪的;人们之所以会欣赏它,喜欢它,完全是因为它自身的美丽。花只是花,花无罪。人犯的错误是人的错,对樱花的喜爱和对日寇侵华暴行的愤恨,根本就是两回事;单纯的艺术欣赏和民族仇恨的情绪,实在不应强扯在一起。”

  一位自称武大学生的网民则表示,日本人种下的这批樱花,也不失是国耻教育的好素材,当年武大的周鲠生、李达等诸位校长对这批樱花均未砍伐之也是出于这种考虑。

    “侵略之樱”已谢,友好之花常开,我们是否应该有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

创价大学的银岭合唱团在“周樱”下演唱《樱花缘》。

来源:人民网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