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青莱高速要"跨"长城 长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05日 16:26
沈文彬
    最近,建设中的青岛至莱芜高速公路临沂段增加1250万元投资,将原设计为中桥的路段变更为一座长300多米的15孔大桥,以使建成后的高速公路跨过桥下的齐长城遗址。《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从青莱高速公路的建设,暴露出中国对齐长城遗址保护缺乏科学、系统、全面的规划和措施;从中也反映了中国万里长城保护的现状不容乐观。

    齐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屏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现主要存于山东省沂水县东北部山区,是一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专家认为,齐长城遗址作为研究古代长城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很不巧,被认为“无法改线”的南北走向的青莱高速公路与东西走向的齐长城遗址正好在这里“交错”,现实与历史、建设与文保,就这样不可避免地“贴面相撞”。

    据报道,公路原先的设计方案是对“挡路”的齐长城遗址采取开挖或者覆盖,这样做无疑会使存世至今已2700多年的齐长城遗址毁于一旦。值得庆幸的是,公路建设的决策者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联系、会同文物部门进行论证,并最终修改设计方案——追加资金建多孔大桥,由此避免了一次国家重点文物遭遇损毁的事件。

    文章指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大规模基本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文化遗产及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由于过度开发,不少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古建筑、古遗址及风景名胜区的整体风貌遭到破坏。这其中,古老的长城也遭遇了不少劫难,比如拆砖毁城、整段推倒、乱涂乱写等等,让人为之心痛。

    文章最后强调,历史文物是不可再生的,一旦失去就会成为千古遗恨。尤其是长城,它凝聚着民族智慧,是一部物化了的中华民族史。对长城的保护事关民族精神之大义。
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