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雷锋初恋电影:网络特区难道就是道德真空?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3月23日 22:33
耿银平
    3月19日《济南时报》报道,广东巨星影业的新作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近日在广州紧张拍摄。该片出品人、“炒作大王”邓建国表示,一个月后该片会在网络上全面发行,到首映式的时候,尽可能邀请“雷锋的初恋女友”王佩玲女士参加。惊闻这一消息之后,雷锋生前战友站了出来,表示反对。    

    网络电影作一种新事物,它的内容审查、质量监控还不是非常规范,这种宽松给了网络电影较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可是,如果因此将这种宽松当做为所欲为,对传统道德进行疯狂颠覆、对人间善良认知进行不知道羞耻的演义、对真善美精神进行疯狂践踏,这就会让人觉得不够厚道了。雷锋生前战友站了出来,站得好!笔者由衷感到欣慰!

    雷锋作为一种精神,他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公无私的高尚情操以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理念,不仅属于过去,更属于未来;不仅属于雷锋,更属于全社会。这种精神已作为一种时代精神精华融进了国人的精神信仰中,成为追昔怀想的精神偶像。所以,无论时代怎样发展,无论观念怎样更新,雷锋精神都会继续沉淀,不断得到重视和提升。开发网络电影也许是为了宣传雷锋,可这种开发必须根植于维护、提升雷锋高尚的精神层面上进行,而不能有恶俗动机和乌烟瘴气的铜臭味道。人们都知道雷锋生前没谈过恋爱,更没有什么女友,况且当事人已经对此发表过郑重声明,与雷锋没有任何恋情,只是姐弟之情。面对这种捕风捉影和道听途说,网络电影不进行必要核实和验证,就将虚无当卖点,说到底就是看中了雷锋巨大的社会影响,得到新闻效应,进而达到经济效应。“部队允许谈恋爱、雷锋不是纪律严明者”,社会效果很差,雷锋精神无疑会受到根本性玷污。

    电影不仅仅是在传达信息,还在传达一种真善美、人文关怀,提升、维护社会道德围墙,可笔者见到不少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淡忘了文化操守,如某火锅店戏弄董存瑞订餐宣传卡上竟然把董存瑞牺牲的原因歪曲成是连长在炸药包两面都涂上了胶水;如有钱可以打“烈士”:荆州中山公园“渣滓洞”景点竟出现如此一幕:游客只要投入硬币,就能上演“美蒋特务”鞭打“革命烈士”的情景,“用无聊代替盎然,将肉麻当作有趣”,背离了文化良知和人文关怀的功利性、虚假性、商业性、娱乐性的新闻思想,这种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忘却社会效益的文化观,也会使本该具有的操守变得一文不值。

    保罗·福塞尔在《恶俗》中写到,恶俗就是被浮华的空虚和美丽的垃圾所淤塞,就是俗艳、伪善、愚昧、无知和外强中干,以浅簿为深刻,以愚昧为智慧,过于造作、矫饰、突兀、不知羞耻和妄自尊大,它背叛所有人类历史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智慧和直觉,因此,“戏弄雷锋”应该叫停!

    电影可以“百花齐放“,可以娱乐化,但不能没有人道,文化娱乐化不等同于娱乐文化,编导也不能成为狗仔队,电影更不能成为名人趣事、花边新闻、明星隐私的代名词,在这场人文精神和和娱乐化的对垒中,不管电影如何发展,受众如何需求,人文精神应该像太阳一样不可或缺。走严肃电影的路子,坚守职业道德,不轻易妥协。给人们的精神就会带来阳光和善良、关注,而不是黑暗、恐怖和任意意淫。
来源:国际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