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 > 文化 > 06首页 > 首页右侧 > 视点聚焦 > 正文
 
人民网文化批评:市场化少林寺 佛门何来"净土"?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6年04月17日 12:45

    编者按:嵩山少林,自跋陀开创,达摩传宗,历沧桑一千五百余年,其间香火数度盛衰,僧众屡次聚散,几近湮灭。然其“普渡众生劝人为善”等佛武精神内涵却绵延传承,广播民间,造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观:“少林文化”。20世纪80年代,一部电影《少林寺》让少林寺再度名扬天下。但此后,这个在世人眼里本应是“深山藏古刹、佛灯伴高僧”的清净地,逐渐变得“世俗”。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说“我们未来的江湖就是世界市场,对此我很有信心。少林寺商业化是一个好的趋势。”少林寺走市场化的推广道路,正确与否我们不好妄断。不过当昔日圣地变成名利场,所谓高僧忙作秀挣钱的时候,人们怎么能相信“少林文化”不变质?如果连少林寺都市场化娱乐化了,那佛门何来净土? 

    ●批评指向:少林寺的市场化、媚俗化、娱乐化

    ●板砖话语:

    ★少林寺不再是世人心中的精神净土,而是某些人手中的赚钱机器。

    ★如果说佛教世俗化,还有一点可取之处的话,那么,佛教的娱乐化则是对佛门净土的亵渎?

    ★现在的少林寺都被改的“面目全非”了,传统的东西越来越少,长此下去,少林文化就会衰落,萎缩,直到凋谢!市场化的少林寺已不是人们心目中的少林寺了!

    ●缘起:少林寺热“造星”,广开公司忙经营!

    受“超女”的启发,少林寺与深圳卫视合作的“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3月30日在京启动。这次电视大赛将以全新的视角向世界展示中国功夫的魅力,将甄选出新一代中国功夫的掌门人,获奖者将在电影《新少林寺》中出演角色。据说,少林寺正在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这项造星运动中,试图打造继李小龙、成龙、李连杰之后新一代好武的年轻精英进入影视界,甚至进入好莱坞。

    这只是一个缩影,从1988年元月,少林寺首次公开对外表演开始,少林寺就走上了“功夫经济”的道路。现在的少林寺下面,有“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专门造星;有“少林寺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经营少林素饼和少林禅茶;还有少林寺拳法研究会、少林寺网站、少林寺红十字会、少林书画研究院、中华禅诗研究会、少林寺慈善福利基金会、武术推广办公室等分支机构,不一而足;据说,还开发了一款名为《少林传奇》的网络游戏。

    另据英国《卫报》报道,少林寺的生意做得很大,每年收入达1000万英镑,其中1/3归寺院。对此释永信主持却表示,那些说三道四的人应该解放思想:“每个和尚所做的事情不同。有的专心于修行,有的努力学习,有的希望赢得追随者。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如果有些僧人想成为经营管理者,我想也是可以的。”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对释永信的报道中称,他“常常坐着配有专职司机的吉普车四处旅行,坐喷气式客机周游世界,与好莱坞名人过往甚密”,是“身披袈裟的首席执行官”。少林寺和尚用手机、开好车、印名片。寺中僧人释延王的名片正面写着“少林寺易筋经洗髓经传人”,背面列了“少林寺网站首席执行官”、“河南少林寺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等七个“官职”。

    ●批评:被市场化了的少林寺还是少林寺吗?

    ★无可否认,中国功夫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武者对外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对内惩恶扬善、强身健体,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现在,少林寺应该有的全有了,不应该有的也有了。被世俗化了的少林寺,还是少林寺吗?佛门圣地被卷入市场逻辑,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经济品牌,这是少林寺想要的吗?

    少林寺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却不可避免地把自己也丢失了。被杂乱无章的武术学校和小商小贩包围的少林寺,被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精神包围的少林寺,作为立寺之本的“佛”呢,被摆到了什么位置?少林寺不再是世人心中的精神净土,而是某些人手中的赚钱机器。

来源:人民网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