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小品的成功,影视界再次对她敞开大门。她先后出演了许多影视片,其中电影《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给人们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影片《过年》中,她饰母亲这一形象,使她的艺术天分再次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她获得了1991年度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及日本国政府奖。此届参评的各国评委一致认为,赵丽蓉塑造的母亲形象有着浓郁的东方文化的内蕴力,力透纸背地展现了母亲的孕育力与生命力的延伸与扩展,她的表演有大家风范与传神效应……
赵丽蓉的成功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她几十年艺术积累的结晶。
没有“身价”的明星
赵丽蓉走红以后,有许多出版单位和报刊编辑记者找到她,要为她写书出书,并晓之许多出书的道理,说是“人过留名,雁过留声”,“藏之名山,传以后人”。并告诉她,现在许多“星”的名气没有她大,但也都出了书。赵丽蓉却不以为然,她说:“出那个干吗?出完后在街上卖,让人家说三道四的。再说出书不就是挑好的说、挑好的写。是不是都是实事求是的?我看不一定。人家如果记着你,在心里想着你不就行了,何必非得出书呢?”
几句简单淳朴的语言,使来人无言以对,只能撤退。
随着找上门来请赵丽蓉外出演出的人越来越多,有朋友劝她,要合时代潮流,也拟定一个“出场价”找一个“经纪人”以保护自己的最低经济利益。赵丽蓉却反对这样做,她说:“人家来请咱们演出,是看得起咱们,至于给不给钱,给多少,我看都不打紧,只要能上台见到观众,我心里就挺欢喜,心情好,一欢喜身体就健康了,这是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所以赵丽蓉又是迄今为止,中国惟一的一个没有“经纪人”和“出场价”的著名演员……
源于眼泪的笑声
当赵丽蓉将淳朴感人、可亲可近可笑的艺术形象播撒到广大观众中去的时候,她自己的生活道路却历经着坎坷与磨难。赵丽蓉早先的爱人是和她同在河北梆子剧团里的战友,反右斗争扩大化时,他因一句唱词问题,定为右派被捕入狱,在狱中受尽折磨最后屈死狱中。那时赵丽蓉悲痛欲绝,几乎精神失常。她再婚后,因受刺激过重,生下一个先天残疾的女儿,后又不幸早亡。面对种种不幸,赵丽蓉感慨地说:“只有吃过黄连的人才知道什么是甜,只有在悲剧中生活过的人,才能创造并演好喜剧。”
赵丽蓉临终前,一直住在北京海淀区温泉乡的一个农家小院中,她说,咱是庄稼人出身,脚上不能离开泥和土。
赵丽蓉常和接触她的人说,我是搞民间艺术的,我总觉得不土得掉渣就会失去艺术的根,如果让我开上“大奔”,挎上大哥大,住进大洋房,甭说让我搞小品,恐怕连一般应酬的话我都不会说啦!那才叫捉弄人呢!当然我也不是反对那些有钱的“星”们去开洋荤,只是咱们没到“星”那个“经济地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吧!
赵丽蓉平日里的生活十分俭朴,小葱拌豆腐,玉米面贴饼子就棒渣粥是她的当家饭,另外也喜欢整根黄瓜就炸酱面。病重期间,赵丽蓉仍时时处处想着别人。在北京肿瘤医院治疗期间,看到上上下下许多人来看她慰问她,于心非常不安,说是现代人时间非常金贵,自己住在这里耽误了那么多人的时间,于是执意要搬回家去。在家中,家里人请来一些社会治癌名医为她治疗,她总是耽心地说:“如果治不好,耽误了人家名气,人家在社会上就不好生活了。”听着她朴质真情而又天真可爱的言语,在场人含着眼泪却又一次笑了……
一事当前,先替别人打算,然后还是替别人打算,这是赵丽蓉为人为艺为生的一世准则。她去了,但正如赵老师所希望的那样,她将永远活在我们大家的心中。
摘自《北京纪事》赵亚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