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教育和文化普及的融合与实现

2021年01月15日 16:43    来源:北京晚报    李聪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也是中华文化的基石。如何揭示汉字的系统性?如何通过汉字揭示汉语语理?如何利用汉字这把钥匙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汉字就是这么来的》探索了“字理讲解——语言运用——文化延伸”的汉字教学模式,充分证实了汉字、汉语、文化之间的联系,为汉字教育和文化普及提供了有效的策略与可行的途径。

  在教学中要揭示汉字系统性,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向学生展现字与字之间的联系,二是处理好抽象知识与具体材料之间的关系。汉字的构形是一个系统,字与字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字理讲解,可以让学生更自觉、更准确地把握字与字之间的联系。本书把基础部首作为汉字聚合的关键节点,通过形义分析阐释字与字之间的意义关联,以字讲字,搭建起了字群的思维导图。例如,围绕“羊”这一形体,通过阐释羊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吉祥、美善的文化内涵和羊聚群而居的生活习性,能将“羊、羔、膻(羴)、美、善、群”等字聚合起来。这样的讲解,不仅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汉字的意义,建立起字与字之间的形体和意义关联,同时也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与“羊”有关的文化内涵。

  汉字素养是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础。《汉字就是这么来的》围绕汉字的构形理据,打通汉字与汉语意义系统的联系,用学生触手可及或习焉不察的语言材料,提炼词义的特点,帮助学生切实理解汉语语理,提升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字形分析,能够得出汉字结构的设计意图,这个意图往往是词义的映射,可以据此窥知词义的特点,进而掌握这个字所记录的词的意义系统。例如,书中指出“树”有名词和动词两种含义,首先运用《说文解字》中“生植之总名”的释义,讲解“树”的名词词义,并列举了树枝、树干、树根、树叶、大树、小树、树苗等一系列学生实际能接触的词和词组。紧接着,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一成语,解释“树木”是种树,“树人”是像培植树木一样培育人茁壮成长,讲解了“树”的动词义。有些常见的语言形式,学生不一定能准确把握其内在意义。比如,为什么“肝炎”“胃炎”“炎症”“伤口发炎”这些病症都用“炎”呢?“炎”字由两个火叠加而成,书中运用中医里上火引起病症的观点,解释“红、肿、热、疼”的状态就像是人的身体里有一股大火往上冒,围绕“炎”的词义特点,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呈现出内在的理据。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汉字构形的取象记录了文化信息。书中的汉字讲解,充分利用汉字所贮存的文化信息,以儿童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拓展:从汉字出发,由点及面,由浅及深,将汉字所涉及的文化要素渐次展开。比如对“阳”“阴”的讲解,先利用两个字都从“阜(阝)”的构形信息和“明亮”“幽暗”的意义特点,引出“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的地理文化,进而介绍中华文化中的阴阳区分,最后利用太极图和季节变化,阐述了阴阳之间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在文化要素的引入和转换上,书中用活泼的语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保持好奇和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朋 )

汉字教育和文化普及的融合与实现

2021-01-15 16:43 来源:北京晚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