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版权协同大保护格局初见雏形

2020年09月21日 10: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9月21日讯 近日,在2020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了《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研究报告》,报告显示,经过多年探索与发展,我国逐渐形成以政策与法律为引领、以政府治理和司法保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社会共治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网络版权综合治理体系,多元共治的协同大保护格局初见雏形。

2020中国网络版权保护与发展大会 中国经济网记者成琪/摄 

  这几年,我国网络版权保护在政策法规、行政执法、司法审判、多元共治、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2019年中国网络版权保护研究报告》,2019年,我国版权产业的行业增加值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9%,占GDP比重为7.37%,比2018年提高了0.02个百分点,为我国创新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从政策层面来看,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的一系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和制度以外,各地也出台了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其中十二省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的协议书,推动了建立知识产权侵权判定的互认机制。

  在行政执法方面,国家版权局联合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连续15年开展“剑网行动”成效显著,一共查办案件7023起,平均每年查办近470件,依法关闭侵权盗版网7671个,删除侵权盗版链接110万条,收缴侵权盗版制品1075万件,查处网络侵权盗版案件450件,其中查办刑事案件160件,涉案金额5.24亿元。除此之外,还通过主动监管和加强与行业协会合作来创新执法监管方式。

  在司法审判方面,随着司法审判机制的不断完善,推进了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如互联网法院的成立促进了司法网络化的发展,提高了案件审判质量。数据显示,司法途径是解决网络版权纠纷的主要渠道,案件总量同比增长了45%。

  无论是行业协会、平台还是权利人,多元共治增强了版权协同保护的合力。这几年也成立不少协同合作机构,如中国财经媒体版权保护联盟等。这种协同合作机构不仅优势互补,而且加强了自治机制建设,提升了治理能力。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驱动版权治理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包括数字版权保护技术从萌芽阶段进入应用阶段,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发展应用的重点转向综合化,区块链广泛应用于作品的存证,人工智能从渠道端转向生产端等。

  网络版权保护虽然在进步,但是挑战也依然存在。如一些企业利用版权许可授权机制的漏洞,滥用权利,将正当的维权行为异化为不等当牟利手段,扰乱市长的版权秩序。一些平台滥用避风港规则逃避侵权责任,现有平台责任规则体系不完善,脱离产业发展实际。传播者、创作者与产业上下游相关利益方之间的分配规则亟待理顺,信息严重不对称导致海量分散的个体权利人缺乏议价权。此外,国内外版权合作交流与执法协作机制尚需完善,网络盗版侵权国际化的趋势明显,侵权者利用海外域名、海外服务器、海外来源,联合打击面对一定的困难。

  网络版权保护必须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报告指出,要完善平台立法规定并适度加强平台的法律责任,从平台获益和防侵权技术普及的角度,让其负担与其获益、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匹配的审查义务。此外,还要建立常态化的网络版权协同治理格局,建立健全社会共治模式,综合利用各种治理手段实现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同时深化开放合作,重塑国际版权治理规则体系。以《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为契机,加速融入全球治理变化进程,合力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共同推动我国版权保护与治理机制的发展。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成琪 )

中国网络版权协同大保护格局初见雏形

2020-09-21 10:21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