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在南京举办

2019年09月24日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南京9月24日讯(记者 温宝臣 李彦臻) 9月22日,“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在南京邮电大学举行。

  据悉,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是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发起和设立的专门针对大运河研究的新型智库论坛。本次论坛以“区域发展新格局视野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趋势”为主题,集中发布了11项智库研究成果。

  中国大运河智库60人论坛召集人、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理事长、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佳宁教授在《国家战略背景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趋势》主旨报告中展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八大趋势”:主动提升政治站位,增强大运河“三带”平行推进的行动自觉,将持续考验施政智慧;全方位融入“四大战略”,将持续影响核心区、拓展区、辐射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定位和目标设计;江苏、北京将率先成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先行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基因为根脉,将培育大运河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法律体系,将催生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立法层次;全方位接轨世界运河文化规则,将是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必然选择;第三方评估和政府购买服务对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新型智库作用将愈发凸显;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旨归,将构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长效机制。

  中国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含共计58处遗产,围绕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成为与会专家学者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南京邮电大学大运河研究中心沙勇教授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之关键:人口、资源与环境》报告中谈到,人口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心,以人口城镇化推进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以人口老龄化激发沿线协调新发展、以人才培养支撑沿线文旅产业发展;资源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抓手,统筹文化资源利用、完善水资源保障体系;环境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本底。

  大运河沿线八省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达、城市化水平突出、发展动力强的区域。与会专家学者还以《苏北运河绿色现代发展》《大运河文旅基金助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无边水色连古今一一大运河旅游风光带的建设》《文化创业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一流智库建设与一流智库学者》《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态势评估》《隋唐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展望》《国外运河开发保护及启示》为题,发布了各自的研究成果,起到智库“决策显微镜,战略风向标”的作用。

  在会议现场,南邮大运河研究中心推出“大运河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其中《大运河文化演进70年(江苏卷)》《大国工匠:大运河边的守艺人》《口述70年——大运河的集体记忆》《迁居大运河:流动的人文地理》《一条河一座城:大运河与城市发展》等5本书籍,组织了16位研究人员、136位学生实地调研历时逾60天、行程1800多公里、覆盖大运河沿线8省市56个核心区,寻访300余人,搜集了大量的图片、访谈、录像和文本资料。

  据了解,“中国大运河智库联盟”于2018年6月成立,是中国大运河流域一家新型智库联盟,已先后在北京、江苏、天津、山东等地举办了一系列论坛。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李冬阳 )

“中国大运河智库论坛暨观察家观察员2019年秋季报告会”在南京举办

2019-09-24 11:39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