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鲁迅名言可以退场了

2019年05月14日 15:33    来源:辽宁日报    高爽

  原标题:假鲁迅名言可以退场了

  近日,被网友戏称为鲁迅名言在线打假的鲁迅博物馆资料查询在线检索系统突然火了。

  我第一时间收藏了网址,然后试了试。一直背得很熟的《纪念刘和珍君》中的一句“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查了半天始终显示“文章内容没有符合条件的记录”,最终才闹明白原文中是“猛士”而非“勇士”,学术不精,还被我在很多场合引用过,想必当时一定有听者暗暗发笑过吧?这样一想不禁脸红了。

  像我这种“差不多就行先生”一定还有不少,所以这样的检索系统最好越来越多,把那些在网上流传甚广的假名言都“打”上一遍,从李白、杜甫到张爱玲、莫言,现代信息技术做得到。

  仔细看新闻才知道,这套系统早在几年前就上线了,突然有了新闻热度,可能是借了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的契机,更可能是天下苦假名言久矣。网络上的假名言太多了,健在的名人辟谣辟得不胜其烦,比如莫言、白岩松,已经故去的名人就只能靠“在线打假系统”了。

  引用名言和名人典故给自己的观点加持,是写作的常用手段,也是重要手段,从小我们就是这样训练自己的作文的。用假名言,其实也是同样目的,只不过有人是有意造假,也有人是以讹传讹,也是拜网络所赐,假的名人和名人故事太多了,实在难辨。

  想到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则“造假”故事,造假者居然是大文豪苏轼。苏轼参加进士考试,以《刑赏忠厚之至论》为题完成答卷,这篇文章流传至今,以“高考”作文写出千古名篇的恐怕也只有苏轼了。文章中他用到了一则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是所有考官都没见过的。主考官欧阳修对这篇文章大为赞赏,只是因为误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将苏轼录取为第二名。后来,当欧阳修向苏轼问起这则典故出自何处,苏轼坦白地说是自己杜撰的,还引用了三国时孔融也曾经编造典故来讽刺曹操的故事,认为自己和孔融一样是对历史事实的“合理推测”。欧阳修为此并未介意,反倒认为“读苏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由此,留下了“出人头地”这个成语和这则文坛佳话。

  说这个故事可不是在鼓励造假者。也许网络上那些编造假名言的写手们,可以把孔融或者苏轼“供”为自己这个行当的祖师爷,也没准儿他们中也会有出人头地者,但一个前提条件是必须才高,有广博的学问,有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只靠拉大旗作虎皮,投机取巧,肯定不行。就像有人总结的:“是刻意使用各种名言装点门面、代替论证,还是写作时轻信各种二手材料,在生活、工作中不假思索地人云亦云,归根结底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是思维的‘懒惰症’。”

  有人说,网络是假名言的重灾区,我倒觉得未必见得,估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滑动手机多半带着游戏的态度。那些看起来很“爽”很“鸡汤”的文章,其实是没多少营养的,如果有谁真的相信了这些假名言,靠它们来过日子,那可真是很傻很天真了。

  “在社会上,大概总以为名人的话就是名言,既是名人,也就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我们是应该将‘名人的话’和‘名言’分开来的,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倒出自田夫野老之口。”这两段话真是鲁迅说的,出自他的《名人和名言》,我检索过了。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假鲁迅名言可以退场了

2019-05-14 15:33 来源:辽宁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