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美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01月15日 08: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王学思

  传统工艺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而且涵盖了人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塑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近年来,无论是通过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通过对传统工艺的审美和欣赏来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追求,都使得大众对传统工艺的关注度明显提升。为此,我们以传统工艺和当下百姓生活的关联为切入点,分上、下两个部分,与读者朋友们共同分享和探讨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的特殊价值和时代意义。

  春节将至,记者发现朋友圈里的许多非遗传承人和设计师朋友,都在为新年赶制各式各样既实用又具有文化味道的“年货”。近年来,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构建一种更细腻、更舒适、更雅致的中式生活方式。从国家的政策引导,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呼唤非遗传承人匠心打磨的传统工艺产品要逐渐回归日常生活。

  然而,这一回归过程势必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比如需要日用消费品来承载,需要合理的价格,需要基于现代审美观的设计,需要四通八达的销售渠道,需要更为广泛的社会认知度……

  从收藏到消费,时代呼唤产品转型

  个旧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一个下辖市,它是中国最大的产锡基地,开采锡矿的历史约有2000年。在当地的锡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展厅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锡工艺产品。据园区的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庆国介绍,展品布局是按照创作时间的早晚从展厅的中心向四周发散排布的。

  “最中心的那张陈设台摆放的是我们近三四年创作的新产品。”顺着赖庆国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组组精美雅致的茶具和酒器。走近拿起一件小茶罐细细端详,器型简约,雕刻的饰纹独具禅意,罐口与盖子的契合度和密封性之高,着实让人惊异于其出自手工。

  环顾展厅四周的其他展品,从题材到纹饰,从形制到用途,能明显感受到时间留下的痕迹。“你能看到这里有过去不惜时间和精力,手工制作的传统锡器,也有用精雕机生产的锡器;还有多年前我们曾经帮企业或会议定制的纪念币、纪念盘,为迎合旅游市场需要制作的旅游商品,以及之前为承接礼品采购而制作的套装礼盒。”赖庆国说,尽管这些产品已逐渐成为历史,但把它们陈列在展厅里更像是一种“存档”。

  有人说,当前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也有人说,这个时代更加呼唤产品升级。在赖庆国看来,“近几年,能明显感受到传统工艺产品的市场在回归理性。过去‘出钱的人没消费,消费的人不出钱’那种扰乱市场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当下,对手艺和工匠的社会关注度逐渐提升,工艺产品得以真正走入市场,直接面向消费者。这也就要求传统工艺领域的从业者要将目光和手艺的重心转向为日用和生活而作。”

  已经在四川成都漆器工艺厂任厂长第五个年头的王岳峰同样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回忆起初到厂里时,他就发现从展厅到仓库,几乎所有的产品从形态功能和设计初衷来看都属于陈设具,尽管也有茶杯或花器,但其实都是用于出口的收藏品。“5年来,我们看到了市场的需求,也努力将很大的精力花在了研发新产品上,目标就是希望漆器能重回人们的生活,满足日用消费。”他说。

  从研发到设计,在多维互动中实现产品升级

  如今,在成都漆器厂的产品目录上,实用器已经占到30%左右,在销售贡献上基本达到了50%。然而,对于这样的成绩王岳峰觉得不甚理想,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事实上,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也的确不少。

  早在规划之初,成都漆器厂对于需要研发的日用产品的分类就已经十分清晰,即“三大三小”。三大件,主要是指包括首饰、包挂、纽扣等在内的装身具,以珠宝盒等为代表的收纳具,以及杯碗碟类的饮食具;三小件,则是从生活美学方向去延伸,主要是花器、香器和文具类产品。

  “通过不断地摸索和验证,我们认定了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因为设计、研发、生产和产业配套等原因,‘六条腿’的步子迈得并不如预想中的齐。”王岳峰说,以装身具为例,目前大都停留在秀款或者打样的阶段,能投放市场的产品并不多。“因为这类产品要做好就需要做到小型化、精致化和功能化,而这些并不是我们以前的团队和行业所擅长的,碰到的全是问题,不是山就是坑。”

  K?品牌创始人范炜焱正是一位在手工艺领域尝试“爬山”和“填坑”的设计师。毕竟工艺产品要真正走入生活,势必要做到实用、好用。他说,曾经他们的客户买了缂丝工艺品后反映产品一下水就会缩水变形。这是缂丝手艺人从没考虑到的问题。因为在古代,缂丝产品不会被泡在洗衣粉里。所以现在他们除了设计产品外,还在不断研发材料,思考怎样才能让丝线变得更加强韧、提升承重量和耐磨度等。

  其实,手艺人也并非不知道材料和技术的短板在哪里,只是面对这块最短的木板他们常感到力不从心。贵州丹寨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兴武曾经告诉记者:“如果能研发出可以准确分析手工纸纸浆成分和配比的设备,那么造纸传承人将能更精确地制作出更多种类的修复用纸。”在一个大漆行业的国际研讨会上,许多国内漆器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在听到日本的同行介绍他们仅是可供使用的金银粉材料种类就达到几百种时,投来的都是惊叹和羡慕的目光。

  “我们在发展和振兴传统工艺时碰到的一些问题是需要社会共同来推动解决的,要有耐心和信心来推进它的进步。随着传统工艺产品商业价值、市场需求的不断显现,社会各领域的关注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一些工艺问题就有可能在不同行业的多维互动中得到解决。”东家APP董事长朱见山说。

  从产品到商品,找对“气场”很重要

  东家APP是在2015年正式上线的一款匠人手作电商平台。朱见山笃信手艺的文化价值是需要在商业中体现的,因此他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创办了东家。朱见山说,手艺变成产品需要设计的介入,而从产品再到商品,则要有定位、有包装,需要品牌传播、售前调查、售中和售后的服务……手艺人拥有手艺,后面的两个步骤就需要依靠政府、互联网和社会力量来完成。

  东家APP上线至今,平台已经拥有超过7600名匠人入驻,用户超过500万,平台的平均客单价在1500元左右,而退货率却仅有4%。朱见山很清楚,匠人手作这类的电商跟传统的电商不一样,它并不适用于打价格战或讲求运营效率,而是要建立平台的信赖感,帮助产品对接到更精准的用户,营造良好的交易场景。

  “一个泡茶的盖碗,也许8元就能买到。但有些人会觉得机械化生产的盖碗使用起来很笨重,他们想要拉坯拉得更薄一点、器型更美一些,釉水更亮一些的,这样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即使卖到800元也会有人下单。”朱见山说,手工艺产品进入到市场的好处在于,其定价也是要遵循市场规律。粗放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未来行业内的服务信息将越来越透明,电商平台在帮助消费者做好选品和品控的同时,也让更多的消费者更加了解手工艺。目前,东家正在尝试面向消费者对非标准化的手工艺产品进行从原料到工艺的“翻译”。比如,一部分消费者可能对纯手工、半手工的认知还比较模糊,他们的目标就是努力提升人们对传统工艺的认识。

  “做渠道或许能够把产品送到消费者面前,但是有时单方面的努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王岳峰觉得,在营销中对消费者的期望值管理也十分重要,要不断通过宣传推广、互动体验来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知晓度、美誉度和价值感。“近年来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当我们做过漆艺DIY之后,参与者都会半开玩笑地说,只有亲自动手体验了之后才由衷地觉得漆器的产品不贵了。”

  在与记者聊到新年的计划时,无论是传承人、设计师,还是销售平台负责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他们正在打算或已经着手营造手工艺产品的线下场景体验空间。“人们对什么是雅生活还不太清晰,所以我们要梳理研究出能够展现雅生活的样板空间,将匠人的作品有机结合,让不同的器物形成场景,相互加分。这样在用户的体验过程中,才知道不同的器物应该在什么场景被使用。”朱见山说,这也是他们从匠人手作电商平台到文化生活平台的转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匠心美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01-15 08:57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