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特别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会

2018年11月29日 08: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杜洁芳

  原标题:一场特别的供需对接会

  “作为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销售代表’,我将为大家展示我馆带来的5部作品,欢迎大家点单。”当贵州省文化馆戏剧曲艺部副主任胡云以诙谐的口吻向与会者推介作品时,大家都笑了起来。这是一场特别的供需对接会,作品提供方带来了3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供需求方选择,供需双方达成意向后将由政府部门出资购买这些艺术作品,最终用于文化惠民。

  11月24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的指导和推动下,由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移植改编计划——西南地区供需对接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受到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对接会现场,来自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5省市的文化(群艺)馆作为作品提供方展示了他们带来的3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来自西南5省市的需求方代表,以及由成都市民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师代表等近百人参与了意向点单。其他需求方亦可登录国家公共文化云和文化天府“公共文化超市”信息平台,在线上进行点单和点赞。

  政府购买 解决基层优秀资源不足

  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有效利用方面,往往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基层文化馆(站)缺乏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无法满足演出需求,移植改编其他优秀舞台作品又因资金匮乏“望洋兴叹”;另一方面,一批批优秀舞台作品在公演甚至获奖后,因版权保护问题、后期推广力量不足等,没有得到更广泛地推广和普及。

  为解决这一矛盾,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今年启动实施了《“十三五”时期繁荣群众文艺发展规划》重点项目——“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移植改编计划”(以下简称“移植改编计划”),旨在通过政府出资购买的方式,获得10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著作权使用许可,提供给基层单位用于移植改编、开展公益演出,一方面解决基层单位文艺创作能力不足、优秀作品匮乏的问题,另一方面让已有的优秀作品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然而,如何选出基层文化馆(站)真正需要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改变既有工作思路,从需求入手,此次将“移植改编计划”委托给行业协会承办,并以“成都市公共文化超市”为载体,通过供需对接、按需点单确定“移植改编计划”入围作品,为搭建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协调、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型社会化平台开创了一种新形式,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能的一次有益探索。

  生动推介 热烈对接

  本次西南地区各省市推荐的30部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都是近年来创作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讲述百姓故事、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小剧目,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其中不乏往届群星奖的获奖作品以及各省市文化馆、专业院团创作的新作。如由四川省文化馆带来的小品《脱不脱》、由成都市文化馆新创的歌曲《爱的火焰》等,都是以扶贫攻坚为主题、反映当下社会热点的作品;由重庆市群众艺术馆带来的女声组合唱《赶秋》、谐剧《一分不能少》等均为群星奖获奖作品。

  对接会上,各省市文化(群艺)馆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对本地推送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而生动的介绍,他们通过讲述及短视频、图片展示,让需求方对作品有了深刻印象。云南省文化馆创作室副主任曹野默听完其他馆的介绍后,兴致勃勃地说:“有好几部作品我们都很感兴趣,希望在此次供需对接会上达成合作意向。”来自西南地区的公共文化机构代表,成都市各级政府机构、乡镇(街道)文化站(中心)、文化艺术机构代表,纷纷对这些作品进行移植改编意向点单。四川省眉山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尹鸿对每部作品都进行了认真的标注,她说,曲艺类作品容易被移植改编,她会首先考虑这类作品。最终,贵州省曲艺作品《晒幸福》、云南省无伴奏合唱作品《阿哈巴啦》等多部作品与成都市部分区级文化馆和馆办艺术院团达成合作意向,签署了初步意向书。

  供需点对点 线上线下齐联动

  为向供需双方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吸引社会公众广泛参与,本次供需对接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展示推介模式。除布置现场展位和召开供需对接会外,主办方还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天府“公共文化超市”信息平台等,发挥互联网传播范围广、展示手段丰富、实时互动性强等优势,通过“网上点单”“互动游戏”“微信投票”等多种形式对作品进行专业化、立体化展示推广。

  截至11月25日,此次供需对接活动线上线下共收到点单和网络投票13680次,按照艺术门类排序,点单、点赞热度从高到低分别是音乐、曲艺、舞蹈、戏剧。作品的线上推介活动将持续至11月30日。届时,根据意向点单及网络投票结果,中国文化馆协会将初步确定2018年“移植改编计划”作品购买目录。

  记者手记

  按需购买 公共文化服务新尝试

  每年要开展的大大小小的惠民演出,离不开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支撑。没有好的作品,吸引不了观众,惠民演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开展群众文化服务,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是每一位群众文化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之一。“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移植改编计划”由政府出资购买,各文化单位免费使用,这为缺少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基层文化单位提供了有力的资源补充。正如重庆市文化馆副馆长鲁广峰所说,该项目的组织实施,能够引导基层公共文化单位正确使用他人作品,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应有权益,同时解决了基层缺乏优秀作品的现状,是一个互惠互利、供需多方受益的项目。

  然而,如何才能保证供需双方的需求均能得到满足?此次西南地区供需对接会为解决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它改变了既有的工作思路,以需求为导向,就近取材,为供需双方提供了点对点的对接平台,并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扩大了供需对接的范围。试水之后该如何常态化开展、如何激发供需双方更强烈的意愿、体制外民营院团如何参与、作品移植改编的后期投入等,成为群文工作者接下来该思考的问题。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一场特别的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会

2018-11-29 08:2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