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降价大势所趋引导和监管必不可少

2018年10月08日 09:12    来源:中国旅游报    王德刚

  原标题:景区门票降价大势所趋引导和监管必不可少

  刚刚过去的十一长假,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下,国有重点景区带头降低门票价格,引领全国旅游景区门票走向降价、低价甚至免费的发展方向,获得了市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据有关媒体对十一期间全国旅游景区门票情况的调查,在旅游景区门票降价的大趋势下,有一部分景区景点虽未在大门票上提价,却暗中玩起了门票拆分游戏或采用欺诈手段,明降暗升,牟取不当利益:一是减少大门票价格中包含的服务项目,将原本包含在大门票中的服务项目移除。例如有的景区大门票价格中原来包含景区内交通车服务,大门票降价后改为单独另行收取交通费,二者费用相加反而高于原来的大门票价格;二是“化整为零”,层层设卡收费。一些景区在大门票降价后,将原来的许多免费项目变成封闭的“园中园”,进行二次收费。例如一些景区、动物园内的与小动物互动、合影等娱乐性、体验性项目,原来免费,现在却变成收费项目;三是唯利是图,粗制滥造添加另行收费项目,而且不顾质量、不讲科学。例如有些景区内的喂动物、骑动物、赶动物等娱乐活动,不仅使许多小动物被“玩坏”,也扭曲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四是弄虚作假、欺诈宣传。个别旅游景区口头上“响应号召”,对外宣称降低门票价格,但实际上是在弄虚作假。例如有的景区已经被列入国家发改委统计的降价景点名单,称今年8月1日起门票价格由70元降至54元,降价幅度达23%,而实际情况是,该景区从未执行过70元门票。

  从当前整个旅游业发展环境来看,景区门票价格降价、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向,既反映了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也是旅游业发展模式转型的直接体现;同时,在有关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上,发改、物价和旅游主管部门明令禁止在景区内设立“园中园”,在大门票之外另行收取小门票。目前,我国对景区门票价格的管理分为三种类型,即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和市场定价,分别针对不同性质和投资主体的景区。那些利用公共资源开发建设而成的国有景区,理应回归准公共产品的定位,还原旅游惠民、旅游为民的公益属性。而其他民间投资的商业性景区也应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用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服务吸引游客、留住游客。

  旅游景区的投资、经营和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门票经济”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初期形成的景区盈利模式,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政府和主管部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旅游景区经营者尽快实现发展模式转型。

  首先,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旅游景区参与以降低门票价格为标志的发展模式转型是被动进行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特别是对那些非国有的商业性景区,要通过宣传和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引导他们走转型发展之路。

  其次,强化管理手段,加强景区门票价格管理。强化手段、严格管理是市场监管的必然。发改、物价等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治旅,对景区门票价格进行严格管理,对任何违反景区门票价格规定的行为及其他违法、违规现象要进行严肃处理,特别是要根据景区经营和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实施动态管理、跟踪管理、实时管理。

  再次,做好专业指导和针对性辅导。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讲,降低门票价格只是转型发展的一种外在表现,而非本质。旅游景区性质多样、类型各异,投资和经营主体也各有不同,景区门票降价、低价趋势肯定会影响一部分景区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多数景区企业来说,摆脱单一的“门票经济”模式、走转型发展之路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科学性的事情,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进行科学论证。因此,政府在做好政策引导的同时,更要组织专业的研究机构和专业人员,对景区转型发展进行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专业指导,使景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方向上不走弯路,在经济上不受损失,顺利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之,景区转型发展需要多方努力,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专业指导和严格的市场监管,也需要景区经营者积极适应旅游业发展趋势,努力探索景区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方向,推动我国旅游产业走上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

景区门票降价大势所趋引导和监管必不可少

2018-10-08 09:12 来源:中国旅游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