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流量明星” 街舞综艺落窠臼

2018年04月09日 09:42    来源:天津日报    张帆

  近期,电视荧屏综艺节目文化气息越来越浓──广受好评的《经典咏流传》持续热播;刚刚落下帷幕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也因“外卖小哥”雷海为的夺冠而引发热议。相比之下,以往风光无限的明星真人秀则渐渐淡出电视荧屏,转战视频网站。其中,尤以优酷推出的《这就是街舞》和爱奇艺出品的《热血街舞团》堪称流量担当。然而,虽然播出平台从电视转移到了网络,但明星真人秀在吸引了受众注意力的同时,一直以来长期存在的节目通病却未见消除。

  节目同质化落入“套路”

  去年年底,一档以街舞为主题的综艺节目《舞力觉醒》已经在北京卫视开播;今年年初,优酷《这就是街舞》和爱奇艺《热血街舞团》先后开播;随后,腾讯视频制作的《舞者24》也将登场,一场“舞者大战”已经悄然打响。

  以正在播出的《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为例,都是以“明星+舞者”的方式推动节目的进程发展。二者不仅赛制相近,在节目背景的设置上也称得上是“异曲同工”:《这就是街舞》一比一复制出四条风格各异的街道,从上海石库门街道到老北京胡同,仓库铁门林立的广州骑楼街以及充满工业风的极限未来街道;《热血街舞团》也在舞台设置上花了极大功夫,打造出一座“热血之城”,分别融合了金属、电子、朋克和东方四种风格。

  一直以来,明星真人秀节目始终难以摆脱同质化的模仿抄袭和对于题材类型的山寨跟风,此番的“街舞热”也难逃“套路”。此前,也有业内专业人士表达过相关的担心:以往的街舞团队都是花数月时间打磨一个作品,如今在节目赛制规则的限制下,需要一个星期就要创作出一到两个作品,非常考验团队的编排能力、创造力以及默契度,如果舞者没有足够的资源和创意作为支撑,节目又该拿什么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

  街舞文化不是明星秀场

  对于这样的疑问,“不差钱”的视频网站给出的答案是:“流量明星”。在这几档节目中,观众似乎都能看到似曾相识的“剧情”:从选手选拔阶段的“各怀心思”,到淘汰赛制下的流泪煽情,舞者在舞台上的表现反而成了次要,演出过程中镜头频频切换到明星导师们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夸张的肢体动作,喧宾夺主式的剪接让每一期节目都不缺话题,但街舞文化是否真的就此深入人心则要打上大大的问号。

  曾有业内人士直言,“目前,中国优秀的街舞舞团只能填充两档街舞节目。”当舞者的资质本身就面临质疑的尴尬时,明星就顺理成章成为了整档节目能否成功的关键。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节目在开播之前就会出现两档节目争夺明星导师的新闻。而在节目方轻车熟路的制作模式下,“星光”被无限放大,稔熟套路的剪辑团队将比拼街舞的舞台变成了明星秀场,也就难怪观众审美疲劳下的大肆吐槽。

  和此前大热的《中国有嘻哈》类似,街舞类节目在小众垂直综艺的门类下自带造型的优势和门槛,同时又兼具青年文化的助力,具有天然的流量资源和价值共鸣。只是,如何在让街舞文化走上正向健康的“康庄大道”同时,不会成为明星吸金圈粉的附属品,制作方的探索之路还有很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刘园香 )

依赖“流量明星” 街舞综艺落窠臼

2018-04-09 09:42 来源:天津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