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漫展模式重复 原创匮乏 观众和展商都说没啥意思

2018年01月15日 09:28    来源: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丹若

  原标题:热热闹闹的动漫展 咋变得“爹不亲娘不爱”?

  国内动漫展模式重复,原创内容匮乏,观众和展商都说没啥意思

  2017年,成都举办了至少238场大大小小的漫展。业内公认,成都作为二次元领域发展的后起之秀,已跻身国内动漫产业发达城市前列,仅次于上海、广州、北京。各式各样的漫展已成为不少二次元爱好者假日聚集的首选。

  成都商报记者实地走访了多场漫展活动,采访了多名参展观众、展商和举办方。虽然近年来参加漫展的商家以及观众数量逐年递增,但漫展同质化现象严重,无论是观众还是参展方都感觉没意思。原创内容方面的缺乏,过分商业化是制约国内漫展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自发性参与

  日渐向商业化转变

  去年12月31日至今年1月1日,成都新会展中心举办了A3国际动漫游戏嘉年华。40多个展位贩售各式周边产品,展商来自全国各地;9位嘉宾现场签售,每人桌前排起几百人的长队;6家电竞、手游公司参展,宣传推广新产品。一张门票50元,两天时间共售出一万八千张门票。

  热闹的景象下,部分参展观众却感到有些失望。高一学生刘权提前两个月在网上买好门票,早上9点就等候在展馆外,3个小时后他只收获了两只福袋和一些照片。“这里就像是特定小商品的定向交流会。”

  孙秀参加过的漫展有两位数了,她告诉记者,“现在的漫展除了场地大小不同,其他都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贩卖的周边盗版居多。”

  在几位已经工作了的观众的印象中,最早的漫展就是一群动漫爱好者自发性的聚会,很多漫展并不以盈利为目,甚至赔钱也无所谓。然而,随着国内二次元产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有利可图,纷纷参与到漫展中来,漫展数量暴增,快速商业化。舞台表演+嘉宾+摊位的模式被复制粘贴。但这样呆板的活动流程,让很多普通观众觉得越来越无聊。“如果没什么大的改进,这就是我最后一次逛漫展。”孙秀说。

  漫展周边产品

  同质化现象严重

  很多观众表示,来漫展强调的是临场气氛与参与性,如果不买点纪念品,就像没来过一样。在各大漫展中,周边产品销售摊位一直是人气最旺的区域,也是同质化最严重的板块。

  有观众表示,除了少数几个大型正规漫展,国内漫展上的周边商品大多是盗版,而且款式单一溢价严重。当你看到所有摊位的福袋封面都似曾相识甚至有的还有水印,你就对福袋里的内容不感兴趣了。

  摊主王浩告诉记者,周边产品往往与当季市场的流行风向一致,在同一时间不同地区举办的漫展,销售的周边产品大部分都是同一货源。

  多位摊主表示确实能在漫展上赚到钱,不过最近在漫展上赚钱越来越难。“今年不行了,摊位租金涨价,观众虽然数量多,但是只看不买。”

  原创内容匮乏等

  制约漫展发展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动漫衍生品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动漫游戏、出版物、周边玩具、图书、服装等衍生品市值达到380亿元左右,约占动漫行业市值的34.5%。

  前瞻产业研究院研究员陆澜清指出,从国内动漫内容消费市场构成来看,中国的动漫内容消费市场仍然被日本和欧美的动漫占据,中国本土原创动漫占比仅为11%,而日本则占据约60%的份额。而日本欧美动漫形象大多存在版权问题,未经授权就使用,虽然使国内漫展眼下能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从长远看无异于饮鸩止渴,盗版的现象一直存在。以上种种因素抑制了原创动漫衍生品的发展。

  动漫嘉年华的主办方,南京苍空之翼文化传媒经理秦舒杨认为,在国外,动漫产业链已很成熟,一般先有原创的漫画或轻小说,再进行动画化,随后推出衍生产品。而国内的产业链脱节严重,原创的匮乏是漫展陷入尴尬的症结所在。

  (文中刘权、孙秀、王浩系化名)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邵希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