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南白”背后的上海芭蕾舞团“人才之道”

2018年01月02日 09: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月2日讯(记者 魏金金)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每个舞团安身立命之本。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芭蕾演出季暨首届中国芭蕾院团长论坛研讨会上,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辛丽丽这样谈到,“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芭蕾事业的接班人,是中国芭蕾精神的传承和延续,也是构筑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

  12月28日晚,在中芭领衔的中国十加芭蕾舞团《中国芭蕾力量》上,上海芭蕾舞团吴虎生、戚冰雪以一段《孤独的迷宫》舞蹈片段惊艳现场所有观众,向国内外展示上海芭蕾舞团的非凡实力。

  《孤独的迷宫》剧照

  据悉,上海芭蕾舞团自1979年成立,前身为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四十多年来,由上海芭蕾舞团创作的《白毛女》久演不衰,与中央芭蕾舞团的《红色娘子军》齐名,被业界称为“北红南白”,进一步奠定了上海芭蕾舞团国内一流的地位。

  如今,上海芭蕾舞团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的一张金名片,而品牌的铸就归根到底还是要回到人才本身,“从成立到现在,可能我们排的戏已经几十部、几百部,这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是芭蕾舞团的人才没有断,老中青一直都有”。辛丽丽接着谈到,“上海芭蕾舞团1979年建团,至今已经快40年了。40年,对于其他行业来说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时间跨度,但对于芭蕾舞而言,40年可能包含了3代甚至更多代芭蕾舞演员的青春。这样残酷的更新,一方面是因为芭蕾舞演员的舞台生涯十分短暂,另一方面是因为芭蕾艺术对演员越来越严苛、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个天然的淘汰机制,成为每一个芭蕾舞演员和每一个舞团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优秀后备人才的培养对一个舞团的事业发展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客观来讲,人才的培养既紧急迫切,又耗时漫长。任何优秀人才的成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它需要决策者的敏锐,需要整体的方案策略,需要鼓励也需要压力,更需要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  

  对于上海芭蕾舞团而言,培养对象的选择其实才是最具决定性的一步。“一个好的培养对象就像一块璞玉,它可以没有好的形状,但必须要有好的质地。我们可以对他进行后天的开发,用各种手段去挖掘她的潜力、可塑性,帮助她将自己的优势完全展露出来。一旦决定要培养了,就像下了一个赌注,赌进了我们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更多的精力,赌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是否可以攻克一切主观的、客观的的影响因素。结果可能是成功的,也可能是不那么理想的。对我们而言,选择培养对象,自身条件是基础,包括比例、外形,也包括他的性格和悟性”辛丽丽如是说。

  找好苗子,用对路子。在辛丽丽看待,要造就一个优秀的芭蕾人才必须有清晰的目标和全方位的手段。“‘后备人才’的培养方向是成为“拔尖人才”,他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会跳,更重要的是会运用肢体来表现人物、用他们的灵魂去感染观众,还要有艺术工作者的责任感,所以人才的培养应该是非常立体的。第一,要给他们大量的作品,甚至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作品;要让他们与世界一流的编导、艺术家合作,让他们接触这些大师,接触高质量的作品,帮助他们在排练和舞台实践中形成开阔的艺术视野,潜移默化地学习;第二,最有效的实践永远都在舞台,作为舞团,我们要敢于给这些优秀的后备人才提供舞台,给他们历练的机会。上海芭蕾舞团近年来也拿出越来越多的资源给年轻的演员们,让他们到国际芭蕾舞比赛的赛场上去比拼、让他们在大型芭蕾舞剧中担任主角等;第三,培养人才必须100%的专注,人力、物力、财力等高额成本节约不了、更避免不了;第四,要让他们吸取与芭蕾艺术相关的一切养分,要看书、要听音乐、要多看高质量的演出、要交有涵养的朋友等等。让他们首先从内在丰富起来,同时给他鼓励,让他们得到社会的肯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提升会让他们有更好的信念感。为此,上芭特别建立了艺术资料库,其中包括关于舞蹈表演、创作、音乐、设计、美术、名人传记、文学著作、小说、经济、历史等大量的书籍,以及从各地购买的影响资料等等。孩子们可以在这里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想了解的知识,从而形成更为主动的学习氛围。”

  “芭蕾后备人才的培养并不仅限于舞台表演。站在长远的角度看,舞台上的辉煌是非常有局限性的。所以,我们需要让还活跃在舞台上的他们会舞蹈,还要能梦想”辛丽丽认为,上芭的人才之道,一方面是要保证他们在舞台上不断创造辉煌,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在成为顶尖人才后可以成功转型,以新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这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大家长”。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进入文化产业频道>>>>>

(责任编辑: 张晶雪 )

“北红南白”背后的上海芭蕾舞团“人才之道”

2018-01-02 09:27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