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经评论 > 正文
 
2005年:金融改革风生水起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29日 15:50
易宪容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主要表现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的重新厘定与设立等方面。特别是2005年,这种变革更是触手可及。

    央行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迈出了几大步。先有银监会的设立,几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2005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可以说,央行上海总部设立后,人民银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尽管这个模式与美国联邦储备局有点相似,货币政策由联储局决定,执行由联储纽约分局负责,但这种央行组织结构重大调整,不仅更有利于把上海打造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造及资产重组

    其次,对整个国内银行体系的重组,特别是四大国有银行重组。可以说,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家垄断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如国内金融业基本上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使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配置低效率甚至无效率,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

    因此,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成了这次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先是剥离与降低巨大的银行不良贷款,然后成立中央汇金投资公司的新机构,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造及资产重组。汇金已经将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

    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2005年外国机构战略投资者进入国内银行业成目前国内银行业改革的主旋律。

    可以说,中国银行业全面地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机制、内部审计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且根本上在于改变目前国内银行业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从而建立起国内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国内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引起激烈争论

    对于国内银行业大量地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市场曾引起不少争论,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国内的快速扩张会不会危及国内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战略投资者出让股权是不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只有对国内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国内银行业的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国有银行上市及卖一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万能,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内银行业将给国内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

    而且,就目前情况来说,制度性的因素(社保、劳动政策、高管激励、税收政策、历史上不良贷款包袱等)对国内商业银行定价影响较大,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体制性因素是国内商业银行改革的前提条件。也就是说,目前商业银行的定价问题并非在于其高低,关键是如何在实际谈判的过程中找到商业银行谈判定价与制度性约束条件影响的均衡点。价格是什么?价格就是买卖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双方都愿意接受的结果。任何以事后的价格来判断事先的交易都是没有道理的。

    事实上,建行10月27日香港上市,是四大国有银行迈出股份制改造的重要一步。这一步的成功,不仅在于上市价格高低,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利用上市之契机,让国有银行真正改变为现代性商业银行,即真正建立起一套商业化运作体系。建行上市后,其作为一家企业基本上把自己完全暴露出国际市场、暴露在投资者的眼皮底下了。建行今后的一举一动也就决定其市场价值,这样,建行就得按照香港市场的要求、按照国际金融市场的要求来作为。同时,建行上市也给另外三大国有银行改革起到很大示范作用。工行股份公司的挂牌、中行股份制改革加速、农行改革的新进展等,这些是2005年国内银行改革的大事。

    四大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还有不少遗留问题需要解决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国有银行以大踏步的改革、以高标准的要求完成了改制,这自然会激化银行内部原有的问题与矛盾。如果这些问题与矛盾不能够有一定的时间来化解,它对国有银行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有影响的。对于这些问题到底如何,我们当然不可贸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改制过程中,留下的问题肯定不少。

    在国内银行改革过程中,银监会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今年以来银监会大力推进银行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着力改善资本管理、优化资产结构,促进国内银行向国际商业银行迈进上,而且表现在对银行的监管、现场检查上。这样,不仅能够对国内银行改革提出各种指导性的意见,也能够有针对性地修改与完善现行的银行监管法律法规。

    利率市场化及汇率改革进展显著

    还有,2005年的利率市场化及汇率改革也是进展显著。先是从1月1日起银行利率实行上下限管理,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在今年才真正启动。国内银行业也从这里真正体会到银行风险定价的重要性与难度。有效的银行利率市场机制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地生成。汇率改革是今年金融改革的大事。今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看上去汇率水平的变动与外界所希望的有不小的距离,但今年汇率改革对国内外市场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这不仅显示出中国的经济实力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中国政府职能部门对变幻莫测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与驾驭能力。可以说,人民币汇率改革后政府完全掌握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主动权,而不是为他人所左右。

    也就是说,今年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带给市场的冲击与影响怎么也不可低估。

    因为,利率与汇率是金融市场的资金的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信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的价格上,并成为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了政府管制经济的婢女。但2005年,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都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做出重大改变。比如,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就得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就得改变银行以往的经济行为。

    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对商业银行、对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的影响。

    新的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的推出影响重大

    还有,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国内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如自8月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市场的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它却对中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不仅让传统条件下的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也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改变目前这种完全以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看看美国金融市场企业债券的发达与繁荣,就应该看到国内短期融资债券市场发展的巨大冲击性。

    对于外汇与利率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仅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也为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为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形成造就良好的条件。而当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及深入、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形成时,它将改变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主体、金融机构等行为方式,从而整个金融市场的变革也就会随着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悄然而至。

    总之,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无论是从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银行组织、金融产品,还是从一系列的金融制度安排与金融市场法规推出来看,它都已经悄然而至。对此,无论是市场从业人员,还是我们的一般民众及相关的政府机构,都必须密切关注这场金融业变化的到来,必须投身于这场风生水起的金融变革中来。这样,我们每一个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金融变革的重要性,才能从中来维护与争取自己的利益。对此,不知大家准备好没有?
 
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