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经评论 > 正文
 
“排行榜”背后的“排行病”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5年12月26日 15:08
解本友
    “2004年度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榜”上,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大连、南京、杭州、沈阳、哈尔滨依次位居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前十强(12月24日新华社)。

    又是一个排行榜,中国城市排行榜之多让我眼花缭乱。在最近一年内,笔者所看到的城市排行榜就有“十大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十大中国魅力城市”、“最美的城市”、“城市生活质量排行榜”、“十大宜居城市”等。主办单位多得也让我发晕,有国家部委,有媒体,有社会中介机构,有专门的课题研究组。

    城市排行榜之多,让人不知道该相信哪一个。如“综合实力”靠前的城市,不一定是“宜居城市”;“宜居城市”不一定是“生活质量”高的城市;“美丽的城市”不一定是“有魅力的城市”,等等。更为重要的是,啥是活力?啥是魅力?啥是美丽?啥是实力?对一座城市来说,这些都属于非常模糊、难以把握的概念。换言之,诸如“实力”、“美丽”、“魅力”、“宜居”等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一种感觉,不是用几个指标就可以衡量的,况且,这些指标的真实性,也缺乏公信力。那么,硬要把难以测算的模糊的概念,排出个精细的高低上下,实际上已经决定了这种“排行”的非客观性,饱受质疑在所难免。

    为什么遭到普遍质疑的城市排行榜,却越来越风行?笔者在采访中曾接触一些城市的决策者,他们对这些排行榜还是“重视”的,因为这是一座城市的“商誉”,有利于招商引资,也是一届政府的政绩。他们关心的不是排行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而是自己能不能上榜。为了上榜,他们难免要下大力气“攻关”。而某些排行榜的组织者也抓住了一些城市决策者的心理,充分挖掘“排行”过程中的经济潜能,“排行榜”运作好了其实就是棵摇钱树。就这样,金钱、名利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排行榜失去了公信力,“排行榜”也变成了“排行病”。

    仿佛谁都可以搞城市排行榜,仿佛搞什么样的城市排行榜都可以,那么,我是不是也可以搞一个城市排行榜,以在某些病态的排行中“捞一票”?当然,我要是搞,就搞多套评选,策划一些更为模糊、更为希奇古怪的指标,不仅排“前十”,也排“后十”,也排“十大潜力”等等。

    谁来规范一下目前某些混乱的城市排行榜?
 
来源: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