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载入中...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专题 > 2013巴黎航展 > 航展动态 > 航展动态 > 正文

头等舱的窘境:慢性死亡or换脸重生?

2012年08月06日 15:02   来源:中国民航报   董晨晨

  美国的航空公司正在削减其国际航线上头等舱的数量。虽然这项服务推出的年头已久,但是面对鲜少有人愿意付款购买头等舱机票的现实,航空公司此举实属无奈之选。

  头等舱的往返票价动辄高达15000美元,这在今天全球经济脆弱、企业差旅预算普遍吃紧的大环境下,使头等舱更多成为常旅客兑换里程数的选择。

  美国的航空公司有超过500架飞机定期执飞往来于美国与欧洲、亚洲和南美的国际航线。头等舱通常设置在飞机前端,只有8个~16个座位,空间宽敞,服务全面,本来应该在远程航线上有所作为,但数量却在逐年递减。几十年的时间里,只有在27%的航班上还可以见到它的影子。

  现在头等舱的两个忠实拥趸也坐不住了——美国航空和美联航都在着手为它们最豪华的舱位“瘦身”。

  今年5月,美航宣称将国际航线上750个头等舱坐席减至80个,削减的幅度接近9成。美联航也正在对机队进行全面检修,等工程结束,其国际航线上1/3的头等舱坐席将会消失。

  与此同时,澳航与德国汉莎航空等国际航空公司最近也在减少头等舱的数量。

  很多航空公司取消了头等舱以后,用升级后的商务舱座椅以代之,后者成了它们顶级服务的代名词。

  近年来,但凡对商务舱进行升级的航空公司都会面对一个令其头疼的问题——商务舱和头等舱的服务差异缩小了,可是票价的鸿沟却仍然横亘在那里。如何吸引旅客愿意花大钱购买头等舱的机票,也将是航空公司要面对的问题。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空气研究公司出具的报告显示,在乘坐国际航班的头等舱旅客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采用全额购票的方式。在美国,这一数字是15%。在购买了商务舱或者超级经济舱的机票后,利用其常旅客的身份进行升舱,是大部分国际航班头等舱旅客选择的方式。

  航空业咨询公司IdeaWorks的总裁杰伊·索伦森表示,航空公司一方面对盈利的项目紧抓不放,另一方面努力为不盈利的项目转型。它们意识到没人愿意付款购票乘坐头等舱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航空公司的高管和业界分析人士认为,经济状况促使运营商们将头等舱和商务舱合二为一,打造成新的商务舱,以吸引更多的全额票价购买者,毕竟花钱乘坐商务舱的旅客比例要略高于头等舱。这样做的终极目标是吸引到更多的商务旅客,从事商务活动的经理们会更容易接受商务舱这个说法。

  Advito咨询公司专门从事帮助企业安排航空旅行业务,根据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其客户里,只有五分之一的企业允许雇员在长途旅行时乘坐头等舱,而3/4的企业都允许员工选择商务舱出行。

  在短程航线上,美国的主要航空公司仍然提供被标榜为头等舱的服务,但这更多是为了惠顾常旅客。在国际航线上,那些全额购票的头等舱和商务舱的精英阶层是航空公司最大的金主。美航声称公司70%的收入来自于这25%的高端客户。

  尽管经济不景气,仍有一些走高端路线的国际航空公司增加投入,对头等舱进行了升级改造,以增加在一些航线上的竞争力。新加坡航空的头等舱单间里配有双人床和香槟,是情侣出行的好选择。法航从荷兰始发的一些飞机上布置了现代艺术画廊。阿联酋航空的头等舱单间里配有淋浴设施和迷你酒吧。

  巴特勒说:“总有些高端群体想要非同一般的服务,他们需要隐私的空间。”

  时光倒退30年,大部分的航空公司还只有两个等级座椅的设置——头等舱和二等舱。随着时间推移,二等舱的票价越来越便宜。于此同时,头等舱的票价却越来越高。随着两舱差距的增大,它们之间的过渡产品——商务舱出现了。21世纪初期,商务舱已经随处可见,但票价也越来越高,而经济舱的票价继续降低。于是在商务舱和经济舱之间又产生了新一舱——超级经济舱。

  由此,有业界专家认为,当所谓头等舱的名号只属于几个少之又少的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后,普通意义上的头等舱并不会消亡,它们只是有了新的名字——商务舱。

(责任编辑:王飞)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广告服务友情链接
www.ce.cn   www.cenet.cn   www.chinaeconomy.cn
中国经济网 © 版权所有 京ICP证0400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