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从 ARJ21 的设计思想谈起

2016年01月14日 17:12   来源:《大飞机》杂志   吴兴世

  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交付成都航空公司,实现我国自主研制喷气运输类民用飞机首次进入市场为客户接受,填补了我国自主研制喷气支线客机投入商业运营的空白,面向市场“零”的突破,成为我国发展民用飞机产业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喷气运输类民用飞机产业跨越发展征途上必经的雄关,走上了在市场和客户的驱动和检验下继续前进,登堂入室的金光大道。

  现代大型民用飞机几乎清一色是喷气运输类飞机。中国发展大型民机喷气运输类飞机的努力始于四十多年前研制运10飞机。从以航空制造业自我为中心,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寓自身增值于客户增值之中的价值观转变,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切实为中国从航空运输大国向航空运输强国发展作贡献,让世界爱上中国“智造”大飞机的起跑线。我们在庆祝成功的跨越,迎接新的严峻挑战的时候,回顾这一转变的开端,对加深了解它的重大意义,更自觉地彻底完成这一根本性转变,颇为有益。

  传承宝贵的精神财富

  上世纪末,从充满荆棘的曲折险道中一路走来的中国民机产业大军,认真总结我国民机产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弄清了三个道理:

  第一、市场驱动、客户驱动是民用飞机产品发展、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之源。

  市场需要的民用飞机产品包含同时提供的客户服务,是在实际营运中能有效实现客户增值的商品。民机产业成功的新产品开发,毫无例外都是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商业成功机遇和技术能力增长带来的实现新技术进步机遇两者的结合所催生。在民机产品和客户服务中合理综合应用能显著提升客户增值的技术才是客户心目中的民机先进技术。推动民机产品发展、技术进步和民机产业发展真正的原动力,并非制造商的“意愿”或者“发展技术的需要”,而是市场驱动、客户驱动。正是在市场驱动、客户驱动下实现民机产品发展、技术进步和民机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用老办法无法解决的新问题,催生了民机产业的原始创新。

  第二、意愿顺应,能力满足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是民机产业立身之本。

  研制生产民机产品,是面向目标细分市场需求和适用法规要求,依法进行以集成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大规模系统集成,形成、实现、验证和确认产品定义,继而据以生产、提供和改进产品与客户服务。市场和客户驱动我国民机产业从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两方面顺应和满足市场和客户的要求,针对市场研究开发与产品营销、产品研制生产、产品支援和客户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形成相应的能力体系“三足鼎立”稳定支持发展之势,改变我国民机产业以往产品研制生产体系“一条腿站不稳”的窘境。

  民机产业围绕三大核心业务的全过程实践,对外产出不断升级换代的产品和服务来有效满足多层次、多方位的市场需求,体现民机产业赖以取得生存和发展资格的社会价值,取得支持民机产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回报;对内产出包含技术能力在内的核心能力不断增长,获得和加强民机产业满足市场需求,体现社会价值的物质基础。

  第三、坚持自主创新,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全面实践,是民机产业发展之道。

  民机产业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掌握知识产权,才能持续满足市场和客户与时俱进的需求,从而掌握实现与竞争力相称的市场分享主动权。中国民机产业建立和发展与国际主流接轨,通过市场检验的技术体系与它的物质基础技术能力体系,同时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与国际主流接轨又“服本乡水土”的生产经营模式并高效运行,都需要以原始创新解决国内外前人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

  中国民机产业作为后来者,进行对先进者的技术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必不可少。坚持自主创新,涵盖前述三大核心业务领域的全过程实践,在产品层面自主型学习取得的集成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的效果,是在整机合作生产、国产化这类亚产品层次“国产化”型学习取得的局部技术能力提升所不能比拟的。我国民机工业与国际先进同行最根本的差距,在于上述全过程实践的不足以及由此带来的观念差距。弥补差距最根本的举措就是坚持自主创新,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的全面实践,同时抓住一切机会,进行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各种民机研制、生产、客户服务的局部实践。

  我国几十年发展民机的曲折历程留给我们两项深刻的启示:

  第一、必须及时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坚持自主创新,牢牢掌握知识产权,不断深化改革,实现向以客户为中心,寓自身增值于客户增值之中的价值观转变,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健康生存、蓬勃发展的生命线。

  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

  中国发展民用飞机的奋斗留下的这些宝贵积淀,推动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开始了价值观的转变和全新的实践:努力从以航空制造业自身为中心,转变为基于对市场深刻的理解,对客户特殊的关注,形成市场驱动、客户驱动的逆向思维,从自身的意愿和能力两方面去主动顺应和满足客户与时俱进的需求,以实现客户增值作为开发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目的,寓自身增值于客户增值之中,达到实现与客户双赢的商业成功最终目的。我们及时响应市场需求新一代70?110座级喷气支线客机的召唤,努力以与国际航空工业主流接轨的理念和实践,起步研制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填补了我国在运10飞机研制被搁置后直至实施大型客机专项之前,长达二十多年的自主研制喷气运输类飞机,发展喷气运输类飞机产业实践的空白。

  世纪之交,对 70?110 座级新一代喷气支线飞机的全球性市场需求正在兴起;中国随国民经济迅猛发展,已经形成类似美国1978年放宽对支线航空的管制,促成现代意义下的喷气支线飞机随之应用150座级喷气客机成熟技术问世的宏观环境。统筹发展大型民用飞机和支线飞机,将是我国航空工业在新世纪支持优化我国航空运输结构,加速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发展的必达使命。

  在痛定思痛,反思我国发展民机产业深刻的经验教训同时,发展中国民用飞机产业的大军从未停止过对航空产品研制积极做出贡献并有计划地聚焦开展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为后来研制ARJ21完成了重要的技术准备,锻炼了攻坚克难的人才。在 MD80飞机合作生产、MD90飞机国产化、桨扇技术准备项目、中俄、中乌等航空工业国际合作中,他们努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设计、制造和管理技术为我所用。中国航空工业经过MD80/90“干线飞机项目”的技术改造和生产实践洗礼,基本具备了小批量生产150座级先进喷气客机的能力。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我国民用飞机工业及时把从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商业成功机遇和技术能力增长带来的实现新技术进步机遇结合起来,在政府的支持下及时实施了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研制项目。

  践行“ARJ21项目理念”

  价值观的转变推动了面目一新的实践。ARJ21项目伊始,就以“四坚持”作为指导项目实施的“四项主要原则”,响亮地提出并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ARJ21项目理念”,并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向航空运输业和航空公司客户广泛学习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与我们的众多潜在客户一起,共同分析、识别新型涡扇支线飞机的目标细分市场和客户的需求,选定产品和服务有经济合理性的市场切入点,形成了“以有特色的飞机满足有特色的市场需求”的设计思想及其第一步的具体体现-总体技术方案。

  “四坚持”就是:坚持以我为主的发展道路,在立足于国内科研生产力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坚持采用新的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实行国家、地方和企事业单位“共同投资、共担风险”的市场运作机制,多方式、多渠道进行融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坚持充分利用全航空行业的优势,开展全国大协作。

  “ARJ21项目理念”就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

  市场需求是我们的动力;乘客满意是我们的宗旨;用户盈利是我们的目标;一流服务是我们的承诺。

  “以有特色的飞机满足有特色的市场需求”的设计思想,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面向以“七大用途”为标志的中国和全球目标细分市场方兴未艾的需求,以成熟先进技术的优化集成应用,采用与国际航空工业主流先进实践接轨的新型主制造商-供应商商业运作模式以及发动机、机载设备系统和航空材料的专业化、全球化研制、生产和产品支援商业运作模式,践行正确的适航理念,研制生产有“四性一化”特色的先进涡扇支线飞机,同时向客户提供优质产品支援和客户服务,在最大限度实现客户增值基础上实现主制造商自身增值的良性发展。

  第二、在牢牢抓住“六权”的前提下,即市场开发的自主权、产品创意的所有权、产品构型的控制权、供应商选择和分工的决定权、产品集成和交付的唯一权、产品销售和服务的排他权,广泛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为我所用,完成满足市场需求和适用法规要求,依法进行大规模系统集成和创新,形成、实现、验证和确认产品(含客户服务)定义并据其生产、交付客户。

  “七大用途”指市场对70?110座级涡扇支线飞机突出的营运需要:

  第一、替代较小支线飞机满足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航线越障使用要求,实现中国西部热点航线满客营运的突破和远程直飞,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替代较大飞机增加航班频度,满足乘客需求;

  第三、用于“点对点”的瘦长航线,提高营运效率;

  第四、将枢纽机场中心-辐射式航线延伸到较小机场;

  第五、在非高峰时间为枢纽机场主要航线提供经济的空运工具;

  第六、满足国内对公务机和支线货机的发展需求;

  第七、为飞行员改装升级提供过渡机种。

  “四性一化”是:

  适应性-适应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

  舒适性-支线飞机中的宽机身,为旅客提供与150座级干线客机同等的良好乘机环境;

  经济性-全服务期成本和直接使用成本,低于竞争飞机;

  共通性-与150座级单通道飞机的性能和使用特性相近,在飞行/维护人机界面以及操作程序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

  系列化-基本型、加长型、缩短型、货运型、公务机型系列化发展。

  我们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将最大限度实现客户增值作为选用先进技术的准绳,努力在实践中提高适航符合性设计和验证技术水平,力排业内背离正确市场观、客户观的“众议”,顶住并非来自市场和客户的“压力”,正确识别实现寓自身增值于客户增值之中必须死守的“上甘岭”和必须强攻的“孟良崮”两类决定项目前程的“红线”,作出了一系列后来通过实践检验的正确技术决策,制定了以比较优势体现市场竞争力的总体技术方案,走完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和适航审定的全程。

  基于对目标细分市场客户营运收入源自淡季损失旺季补,运营70座以上喷气支线客机才能盈利的深入了解,选定了目前ARJ21飞机基本型的座级。

  为解决同时满足在低海拔平原地区航线和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航线都能高效营运对飞机设计的矛盾要求,我们对全球可供选择的多种发动机进行了全面权衡分析,与潜在客户一起选定了在预期营运环境下油耗、可靠性和维修成本有全面优势,具备客户期望的推力余度和发展潜力,以及通过电调实现各额定推力有较大幅度改变而不明显影响油耗和寿命特色的先进成熟涡扇发动机。

  为满足乘客主体对舒适性的要求和航空公司“干支结合”高效营运的要求,经气动阻力和结构效率两坐标权衡优选,采用了每排“2+3”五座“支线飞机中的宽体机”客舱剖面,开启了中国喷气运输类飞机具备客舱宽畅特色的新传统,并在驾驶舱设计和性能与使用特性两方面与多数潜在用户同时营运的150座干线飞机保持了相当的共通性。

  为了满足在简陋机场条件下能可靠避免发动机吸入跑道上固体外来物损伤以及处于正常站立姿势就能轻松地进行地板下货舱人工装卸的支线航空客户营运需求,鉴于在100座及其以下,翼吊和尾吊涡扇发动机的飞机总体布局各有优势,难分高下已为长期实践证明的现实,我们在上世纪最后10年内成功完成并获奖的“高平尾布局失速和深失速研究”、“T型尾翼跨声速颤振研究”以及在ARJ21立项前夕完成的“近距离耦合尾吊高涵道比发动机短舱-超临界机翼布局实现有利气动干扰研究”等项预先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成果坚实基础上,继通过运10飞机研制掌握翼下吊挂涡扇发动机短舱总体气动布局优化设计技术后,成功实现了尾吊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短舱-超临界机翼布局优化设计。

  在市场和客户的驱动下,ARJ21首次实现我国自主研制的喷气客机全数字化设计和部分数字化制造,成功应用超临界机翼技术、基于耐久性和损伤容限的结构完整性设计技术、基于电控的飞行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取得适航符合性设计技术和验证技术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为“以有特色的飞机满足有特色的市场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潜在客户、供应商和适航当局,从我国ARJ21项目奉行的价值观、对牢牢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执着、新的运行机制、起步的创新实践、恰当的目标细分市场定位和以成熟先进技术支持实现“四性一化”特色的初步产品定义中,看到了研制生产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并提供优质服务,满足市场需求成功的希望,从而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启动用户迅速成功确立。继GEAE和Rockwell Collins相继领先成为风险共担供应商之后,总共19家国外知名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系统供应商加入了这支队伍。ARJ21项目迅速开创了当时我国航空工业飞机研制项目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在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项目基本完成预发展时,不靠国家干预,全凭企业努力,已获得启动用户的35架飞机订单。这也是我国航空工业前所未有的一次重大突破。

  此后,ARJ21项目团队以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精神长期奋斗、长期攻关,直至胜利跨过我国发展民用飞机产业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难忘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观念转变,是我们从“屡败屡战”向取得胜利并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转折点。征途上难免的挫折教育了我们,对坚持自主创新,践行正确价值观的任何偏离,将会使我们辨不清哪里是“上甘岭”必须死守,哪里是“孟良崮”必须强攻,延缓取得最后胜利的进程,甚至在必经的雄关天堑面前止步。中国发展大型民用飞机的大军,在实现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的战斗历程中,主动响应来自市场和客户的召唤,高举起坚持自主创新,践行正确价值观的大旗,成功研制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实现航空工业迎接新世纪的起飞,又承载了源于实践,在风雨洗礼中更加光彩夺目的“ARJ21项目理念”宝贵的精神财富,继续创业创新,寻优勇进,让C919大型客机早日翱翔蓝天,让世界爱上中国智造的大飞机。

  研制 ARJ21 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我国大型客机的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航空工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施大型客机项目,赋予了ARJ21新型涡扇支线飞机旺盛的新生命!

(责任编辑:闫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