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走进上海审定中心】在型号审定中体验飞行的乐趣

2015年08月04日 14:58   来源:中国商飞公司新闻中心   

  编者按:

  作为ARJ21型号审查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和C919型号审查任务的承担者,中国民航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为确保国产飞机飞上蓝天、安全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飞机报》从本期起推出走进上海审定中心系列报道,讲述飞机型号审定背后的故事。

  

  飞行性能室是做什么的?用上海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揭裕文的解释,科室6名成员的审定范围包括飞机的起飞、爬升、巡航进近,以及飞机的品质、性能操稳等,此外,结冰试飞、最小机组试飞、功能和可靠性试飞等科目也是飞行性能室需要审定的内容。稍有不同的是,飞行性能室的审查员常常要亲自登机试飞来验证飞机的可靠性。

  

  8个月完成1年的培训课程

  “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底ARJ21-700飞机的失速试飞,那段时间每天要飞4到5个小时,每个架次经历20多次失速试飞,相当于不停地重复猛烈下坠的动作,像过山车一样,强度也很大。”飞行性能室的试飞工程师屈展文回忆道。

  在ARJ21-700飞机的审定试飞开始前,这一批审查员作为试飞工程师,与试飞员一起前往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NTPS)进行培训。

  “我是2010年去美国培训的,一共8个月。”屈展文告诉记者。事实上,为了不影响ARJ21-700飞机的审定试飞进度,这批年轻的试飞工程师8个月的时间所培训的内容是常规状况下需要1年才能完成的课程。

  与屈展文一同参加培训的试飞工程师徐骏驰介绍说:“整个培训的过程就是不断练习未来实际工作需要接触的东西,从一开始的写试飞任务单、试飞大纲,之后登机参与试飞,飞行完成后写数据报告、飞行日志。”几乎一周一个科目,不断重复着学习、实践、考试这样的循环。

  

  对每一项条款追根溯源

  作为局方,离不开对规章标准的制定、理解和解读。飞行性能室副主任张彤介绍道:“我们的工作就是从规章标准出发,根据规章要求,按照相应的程序,对飞机进行审查。而飞行性能专业,主要是一些技术审查,有一些执行通告,也就是解释性材料。”

  飞行性能室的审查员们在紧张的审定工作之余,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对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CCAR-25部的解读。

  “规章语言就像法律条款一样,是高度概括后的内容,没有多余的话,它规定了总体的方向、标准,但不会很细致。虽然在规章以外有一些指导材料作为参考,但是在具体执行上,会有一些差异。” 徐骏驰告诉记者。

  正因为如此,为了深入全面地解读规章制度,需要审查员们像做研究一样,对每一条条款追根溯源,了解它背后的案例、修正的过程。

  “规章中的内容只是冰山一角,虽然我们最先看到的是规章,但规章的制定是慢慢提炼出来的。一开始很容易只是肤浅的理解,我就很担心自己把这个事情想简单了。所以我们做得细一点、深一点没有坏处,研究透了毕竟是储备。”徐骏驰解释道。

  

  试飞工程师应当具备的素质

  在审定试飞中,试飞工程师的主要工作是根据试飞任务单与试飞员配合,并控制单个架次的进度。在试飞过程中,试飞工程师主要跟试飞员协调任务、记录数据、临场应变和判断。同时,会对试验的科目做一个初步判断:数据是否有效,验证方法是否可以证明有效性,如果发现问题要记录下来,下机后与设计人员进行沟通。

  在徐骏驰看来,试飞工程师要具备清晰的思路,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健的身体。他解释道:“飞机在空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这种时候自己不能慌乱,要配合飞行员做一些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在高空缺氧环境下保持清晰的思路。”

  “工作五年多,参与了不少审定试飞,对试飞工程师这个职业也越来越热爱,因为可以对飞行本身、原理有更多直观的感受,对整个飞机的了解、体验到的飞行乐趣也更多。”屈展文说。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