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进入机舱 请开启文明模式

2014年01月29日 14:07   来源:《中国民航报》   记者韩磊

图:进入机舱,请开启文明模式(夏雨/绘)

  春运,牵动着千家万户。平安出行,是家中亲人的期盼;文明出行,是和谐社会的召唤。航空运输,不仅是一种越来越大众化的出行方式,而且是传播文明、传递正能量的重要渠道。针对近年来发生在机场、航班上的旅客不文明行为,甚至是违法行为,本报从今天起推出3篇“倡导文明出行 营造和谐旅途”系列述评,呼吁行色匆匆的旅客与忙忙碌碌的民航一线员工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打造平安之旅、文明之旅。

  去年6月,到中国演出的费城交响乐团乘坐的北京—澳门航班由于北京大雨,滞留在首都机场。乐团的3名小提琴手和1名大提琴手分别拿出不能托运的乐器,即兴在机舱内来了一段弦乐四重奏。这“美丽的意外”被旅客用手机记录了下来。

  然而,被摄入镜头的,却更多的是这样的一幕幕:在由于大雾天气备降的航班上,男性旅客带头起哄霸占飞机;晚到的旅客毫无歉意,飞机要起飞了,个别旅客不听乘务员劝阻开着电子设备;旅客将机舱当成自己的家,脱鞋休息,甚至将脚翘到了“邻居”的扶手上。通过这些镜头,我们来晒一晒那些曾经发生在机舱里的让人皱眉、无奈、气愤的画面,提醒大家,进入机舱,请开启文明模式。

  机舱镜头 之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在国泰航空从香港起飞的某个航班上,一名旅客登机后,以行李较重为由,要求乘务员帮他将行李放到行李架上。乘务员请求这位旅客帮忙搭把手,但该旅客置之不理。结果该旅客独自将行李放到行李架上后,突然用双手推向乘务员胸口,指骂推搡乘务员。航空公司报警处理后,该旅客被控普通袭击罪,被判罚款2000港元。

  “理解是怎样炼成的”——

  这几年,此类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动手又动口”的事件在飞机并不鲜见。在上面这个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出,该旅客完全有能力自己放置行李,却偏偏要对乘务员呼喝指使。

  究其缘由,首先在于部分旅客对客舱服务的内容没有清晰地认识。乘务员在机舱中的首要职责是确保安全,在此前提下,才是为旅客提供服务。况且,乘务员的细心呵护,难道不更应该留给机舱中的老人、孩子,这些需要特殊照顾的群体吗?而另外一个原因,恐怕是部分航空公司息事宁人的态度。这种“不追究”,不但是对乘务员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机舱内其他旅客的不负责任。航空公司应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利,给爱挥拳头的人敲一下警钟。

  在狭窄封闭的空间里长时间飞行,焦虑和极端情绪极容易萌生。在这种情况下,共同维护万米高空封闭环境的文明和舒适,需要旅客给予他人更多的尊重和理解。通过机舱镜头,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航班延误时,有人帮助乘务员劝解气愤的旅客;得到帮助后,有人为乘务员送上感谢的锦旗;在自己的宝宝吵闹时,有人送上表达歉意的糖果。点滴之间,理解就是这样炼成的。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