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网 > 航空产业 > 正文

中国商飞首批ARJ21-700交付飞机下线

2013年12月30日 13:47   来源:《文汇报》   

图:中国商飞ARJ21-700飞机在珠海航展飞行演练。(资料图)

  今天,我国民用航空事业翻开新的一页。

  位于宝山大场的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公司,首批ARJ21-700交付飞机将正式下线。同日,位于张江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国产大飞机开始关键的铁鸟试验。

  2014年,ARJ21—700新支线飞机就将投入正式运营,真正实现“商业起飞”;未来五年内,C919大飞机也将和ARJ21一样,一步步走过首飞、取证,直至商业运行。

  我国拥有国产民用喷气客机的日子,进入倒计时;

  中华民族的百年飞翔梦想,正于浦江之畔,渐渐走向现实……

  目标:国际标准的安全和质量

  ARJ21交付飞机在宽敞、明亮的上飞公司总装车间里下线,万众瞩目。

  而很多上飞老员工记得,十年前的12月ARJ21飞机在这里开始零部件生产的场面:车间里静悄悄,第一批飞机翼肋从油压机生产线上缓缓流出,没有多少外人关注……

  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走过的路从来不平坦。5年前ARJ21成功首飞现场,一位白发老人笑得如孩子一般灿烂,他叫王金发,我国首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运十”的首席试飞员。1980年,“运十”成功首飞,但随后项目却遗憾地中途夭折。后人分析“运十”夭折的种种原因,其中重要一条是,虽然飞机在技术上取得成功,但在市场上却没有,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航空公司不肯买,只能作废。

  此后中国选择了对外合作,1985年与麦道公司合作,一干又是10多年,直到1997年,麦道被波音并购,麦道代工项目终止,这又从另一个角度证明:简单代工,不能成为中国民用航空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挫折和失败也让今天的中国航空工业人更加清醒:从无到有的国产民机事业,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同时,也必须以市场化为目标,自己认为造得好没有用,只有市场认可,用户点头,才是真正成功。

  从ARJ飞机零部件启动生产,到今天交付飞机下线,已经过去整整10年;中国商飞公司组建成立,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启动,也已历经5年。在中国和世界民用航空领域,“五年十年”是正常周期,即便强大如波音、空客,新机型的多年延期和反复波折也经常发生。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外界眼中“五年十年”有些漫长,公众期盼国产民用飞机早日翱翔蓝天,随着时间推移,这种期待越来越迫切,甚至出现过质疑声。

  “ARJ21和C919项目确实比原定计划有所延迟,但我们感觉这些工夫是值得的,形象地说,我们需要先学会走路,把路走好,以后再跑。为此我们会牺牲一点时间进度,会牺牲商业上的暂时利益,甚至可以承受一些媒体的质疑。”在冲刺的关键节点上,中国商飞董事长金壮龙坦诚相告,多花的时间,一方面积累了更多经验,另一方面是国际标准和安全性的要求,一切为了安全和质量。

  “事实上国际上有很多商用飞机公司因为竞争而被淘汰出局,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先把现有的事情做好,这就是外界经常关心为什么ARJ21往后延迟了,C919首飞会不会推迟,我们更关注是做好安全和质量,按照国际标准研制好。”金壮龙说。

  中国商飞透露,ARJ21此次首批交付飞机下线后,将力争在2014年完成适航取证,做好投放市场准备;C919保守预计2015年底前首飞,目前C919已拥有380架订单,其中包括部分国际订单。“取得这款飞机的成功我们有足够的信心。”中国商飞公司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缪杰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