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德,1936年生,河北怀安县人。1952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人中国共产党。196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64年10月,杨尚德由张家口日报社调团中央思想理论小组工作。1970年从团中央干校调到农林部。1975年7月调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任秘书局副处长、处长、副局长。在中南海工作近11年。

    1986年3月,杨尚德调经济日报任副总编辑兼机关党委书记,分管党委、人事、评论、理论、副刊等部门的工作。在他当副总编辑七年多的时间里,协助总编辑在报社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和宣传报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参与组织了不少有影响的重点报道,如他发现线索并组织的系列报道《醒来,不只是铜陵》,引起了许多省市领导的关注;他写的评论如《重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经济要繁荣、政府要廉洁》以及关于“五天工作制”等多篇“星期话题”都受到读者好评。他还坚持和记者一起采访,如1990年夏和高以诺、杨战锋到“三西”地区采访历时20天,行程数千里,深入到最贫困的地区调查研究,写出了三篇通讯和一篇评论,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全国最早实施新的扶贫战略的情况,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国务院扶贫办作为会议文件印发。

    杨尚德在新闻业务方面发表过很有见解的文章。如《谈新闻舆论调控》,较早提出新闻舆论调控问题,并提出要为稳定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需要注意不走调,不转向,不刮风,不偏颇,不单调。1994年他提出了经济宣传要坚持“政治家办报”的思想,这些观点在当时都是较为新鲜的。

    1993年9月,杨尚德接任经济日报总编辑。他和编委会的同志一起,率领全社职工,取得了新的成就。在报纸宣传方面,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重点报道和重要文章。1994年结合五天工作制的实行及时调整版面,推出了理论、社会、生活三个周刊,使报纸面目一新,内容丰富多采。1996年初首创两会特刊、广交会专刊,为提高报纸效益开辟了一条新路。在报社建设的事业发展方面,创造了新的业绩。一是广告收入由1992年的2000多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7000多万元,增长两倍多。报纸发行量基本保持稳定,发行收入有所增长。二是报纸经济效益提高,职工工资总额增长了一倍多。三是福州馆宿舍楼的建成,使职工住房有了很大改善。四是更新印刷设备,提高了印刷能力。五是改善了报社办公环境和条件。在保留王府井原社址的前提下,以较少的资金购买了2号院新址。在新址改扩建过程中,杨尚德提出新建一幢现代化采编楼的建议。这些决策,不仅使报社固定资产大幅增加,同时使报社的工作环境、条件、办公现代化水平跨人全国
先进行列。

    此外,杨尚德在任总编辑期间创办了《服装时报》,发展了信息事业,扩大了海外交往,确定了经济日报编制体制方案,并筹划了发展报业集团事项。

    杨尚德已出版的著作:五十年代有《蒙古营纪事》、《七小将搬山》等四本通讯散文集;八十年代有传记文学《一生戎马为人民》以及为少年儿童写的《新中国的故事》、《昨天的故事》、《中国通史故事》(近代部分)等。